出生至滿一歲的作法,參考自「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」
這篇是在出生滿一歲後修改完成,已經把生產前的想法全部砍掉,取而代之是我們經歷過一年的育兒生活後,關於百歲的想法。
因為小朋友出生是低體重加上早產,有住過保溫箱一陣子,在醫院的期間,加護病房實施的就是規律作息,所以在出生後一個禮拜後,回到家裡,我們沿用著小兒ICU的時間表,也採用百歲的規律作息。
因為是餵食母奶,比較容易消化,所以剛開始的餵食時間是間隔三個小時;作完40天的月子後,老婆得去上班,所以在家實際就是採取瓶餵母奶的方式。
前三個月的作法是:白天會盡量讓他保持清醒,房間的燈光也是亮著,保持著吃玩睡的節奏(E.A.S.Y),晚上睡覺則是把燈光關掉,喝完奶就是睡覺,其實第一個月的時間,小孩子大部份就是吃奶、拍嗝、吐奶、睡覺,清醒玩的時間其實不多。
第二個月時,因為小朋友已經會轉頭,在確認舖床的原理,以及了解作法之後,採取趴睡的方式,夜奶則拆成半夜、凌晨兩次,我們區分夜奶的方式,就是把白天的吃、玩、睡,改成吃、睡,吃完不去吵他,我們選擇先戒除半夜近天亮的那頓夜奶,也就是半夜這一餐,是等到小朋友醒來才餵奶,並不主動叫醒,大概是一個月的尾段,半夜的夜奶小朋友就自己減掉了,再來就是凌晨約十二點的那餐也是改成讓小朋友自己慢慢的醒來,然後再去泡奶,等於就是最溫和的戒除夜奶法,約在二個多月就戒除夜奶了!可以連睡十幾個小時。
我們的規律作息是到一歲以後還是繼續在實施,因為規律是生理時鐘最重要的原因,也是身體健康的要素。
在一歲的時候,白天有兩段小睡,我們是選擇中午那段的小睡較短,傍晚的那段小睡較長,因為最後會留下的也是傍晚的小睡。
關於趴睡,我覺得我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排斥或是喜好,要選擇趴睡,就要先去明瞭趴睡會造成什麼危險,以及需要如何避免,我們當初選擇趴睡是遭遇到極大的反對,尤其是長輩,而我們夫妻討論過好優劣後,還是選擇趴睡。
因為我們的小孩子仰著睡,睡得不是很好,有時仰著睡,吐奶時會反而怕鼻子吸進去造成吸入性窒息。
其實趴睡並不是原罪。如果真的去統計嬰兒死亡的最後狀態,不是仰,就是趴,而且我相信多數一定是仰著的(因為仰睡的樣本數一定遠大於趴睡),可是老百姓並不會去思考趴睡的優點及缺點,只是聽人家說趴睡一定會死掉,事實上,經過爬文許多的育嬰網站,實施趴睡的父母其實還蠻多的,真正因趴睡而造成死亡,反而應該是低於平均的死亡率。
我覺得大家沒有去思考,是因為趴睡造成死亡,抑或是因為疾病造成身體上的死亡,畢竟睡覺就是只有仰睡、側睡、趴睡三種姿勢而已,真希望有人就嬰兒死亡時姿勢去作個普查,調查整個比率及交叉比對,再來確認是不是因趴睡會造成死亡吧!至少,所有嬰兒室中死亡的,一定就是仰睡~~(註:嬰兒室及小兒ICU是採取仰睡!)
好了!不談趴睡,這是父母自己選擇也要為自己負責的一個選項,我只能說,不會有家長要故意把小孩害死,衛生單位為了衛教所以把育兒的知識簡化,所以就變成趴睡是萬惡不赦的事情,當然,這也是當初外國在制定這項規定有刻意引導的方向,有興趣者可以自行追蹤。
另外,我們是在約九個月的時候開始食物泥,打成泥的機器是用簡單的super mumm,比例則是澱粉:蛋白質:蔬果約為5:3:3,與百歲建議的比例有所出入,原因是因為我們小朋友的體重比較輕,經過比較過許多媽媽的經驗,選擇讓澱粉及蛋白質的比例提高,能夠多長一點肉,並且我們的飲食是一半的食物泥加上一半的奶,在一歲前的奶粉選擇是亞培心美力-早產兒配方奶,一歲後則改為小安素,這是小兒科醫生私下給的建議。
台灣的論壇很奇怪,如果你說是百歲,就會被親密派攻擊,說是配方奶派,就會被母奶支持團體攻擊。我覺得百歲只是一個精神,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移植另一個人的生活經驗,經過思考加以選擇,輔以最適合自己小孩子的方法,就是個好方法。
說真的,我是百歲法,但是也大概只有約五成的精神,還是有加上自己的想法及配合環境所作的調整。
不過,我覺得,百歲並不是對小孩子嚴苛,也不是軍事化的管理,這是我要給沒有去思考過的父母的小建議!
至少,我的小孩子是快快樂樂的度過第一年,小孩子是不會騙人的~~
這個內容是在育兒後一年才整個砍掉重練,所以其實說來,只是一個對於百歲的小小看法,並不足以大書特書。
百歲是一種對小孩的態度,而不是一個教科書,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唯有父母用心去思考,選擇小孩最適合的方式,讓小孩度過與父母的磨合期,沒有什麼好或不好的!
備註:我是全職奶爸,平常睡覺的姿勢是右側睡或是趴睡,或許是對於趴睡並不覺得奇怪的其中一個原因吧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