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19的文章

小二拿四十五張獎狀的想法

「爸爸~~我總共有45張獎狀!」 中午上二樓陪老三P睡午覺,一小時後從二樓下來,老大D坐在書桌前,很高興地告訴我,他剛才寫完作業後,去整理了書櫃,順便清點了從幼兒園開始領到的獎狀,總共有45張,他自己也覺得很驚訝,似乎覺得比想像的還多。 如果再加記還沒領到的作文徵稿得名,以及月考第一名,那就變成47張了。 老大D班上共有二十幾個同學,花蓮縣有幾個關於教育方面的政策,有些惹人爭議,也有些是為人讚賞。其中,縣府補助免費課後留校輔導,滿多家長認同這個政策,作法是在吃完營養午餐,正常的放學時間結束後,學生可以多留在學校一節課,下午兩點再回家,通常留在學校是寫回家功課,有問題可以問老師。 所以營養午餐吃完後,學生的動向有三種可能,1.留在學校參加課輔。2.家長接回家,時間是十二點四十分。3.安親班用交通車接去上安親班,約3-4個小時後回家。 留在學校課輔的,又有兩種選項,一是原班上導師陪寫功課,另一個是參加永齡基金會的課輔計劃。原老師寫功課的就是多上一節課,下午兩點放學。永齡則是約上三小時的輔導課,約四點放學。 扣除選項2.3的人,剩下的就是留在學校寫功課及課後輔導。 老大D班上家長接送的有兩個,一個是我們家,另一個是女同學,通常是他們兩個包辦前兩名。 安親班接送約有七、八個,扣除掉這兩類的人,留在學校課輔約有十個人。 多數時間第三名會是安親班的同學,少數時則是換成課輔班。 雖說現在國小不公佈前三名,頒獎時按照成績高低宣佈受獎名單,推算一下就知道名次,好像也沒有什麼差別?   我選擇把老大D中午就接回家的原因是,小孩低年級只上半天,低年級的這兩年希望讓小孩在家睡午覺,到三年級上整天課就沒辦法這樣,珍惜這樣的短暫時光,再來就是長達十多年的學校生活,覺得漫長的學校作息其實有些無奈,另外,低年級的課業真的滿少,老大D自己在家還可以應付。另一個家長接送的女同學,則是向家長表示不想留在學校參加課輔。曾經有安排上安親班的家長跟我閒聊,問了我老大D回家的作息,他有些訝異。因為安親班是一直寫評量卷,而我們家的D成績一直都很好,他以為我們接回家也是跟安親班一樣作課業上的重覆練習。 加上最近有碰到一些學校的老師,閒聊時也會好奇我們家是怎麼教小孩的!大概是老大D每項比賽都主動參加,而且多數都能獲得名次,加上課業成績不錯,開始有人好奇,想要知道是怎麼教出來,順著這45張獎狀,我也梳理了一些想法,

滑步車(九)終章-老三3歲7個月會騎兩輪腳踏車

圖片
自老大D開始騎滑步車,距離現在已經七年多,感覺起來時間很長,可三個小孩的成長過程卻鮮明的在腦海中播放,好像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。這條每天練習的路線,我們已經連續走了七年,隨著老三P會騎兩輪腳踏車之後,騎車的練習即將告一段落,謝謝能夠在家的附近找到一條沒有人車的私房路線,也感謝滑步車陪著三個小孩在三歲前的快樂時光。 關於老三P的滑步車及腳踏車學習過程,基於老大D及老二N的經驗,過程不需要特意安排,只需要先計劃好操作的關鍵時程就可以了。 複習一下。 三個小孩學騎車的的歷程 老大D的過程是 一歲十個月 開始接觸滑步車,剛開始是裝上輔助輪的滑步車,在 二歲 時拆除輔助輪,滑步車很快就可以很流暢,到了三歲多,開始練習輔助輪的腳踏車,拆除輔助輪,會騎兩輪腳踏車,是在 三歲十個月 。 老二N的過程是在 一歲十個月 拆除滑步車的輔助輪,到了三歲多,開始練習輔助輪的腳踏車,拆除輔助輪,會騎兩輪腳踏車,是在 三歲六個月 。 當初兩個小孩進入兩輪腳踏車的發展時間差異,約差四個月,當時我認為是「身高」,以及用來煞車的「握力」所造成。 老大D出生時是3%以下的低體重兒,老二N則是正常體重出生,到了三歲時,生長曲線,老大D約30%,老二N則是約70%。 老三P出生時也是3%以下的低體重兒,在所有的生活進度規劃上,就先照著老大D的時程去規劃,而所有的進度,就是以老大發展到相同身高的時程去執行。 但,從上面來看,老三P的進度卻跟老二N一樣,相較於老大D,提早了約四個月,為何產生這樣的差距呢? 滑步車及腳踏車的使用關鍵 就滑步車的部份,剛開始主要的影響因素確實是「身高」,當身高開始足以應付各種地形的滑步車活動時,才可以算是正式入門滑步車,入門後接下來的影響則是體能及整體的平衡感,椅墊的高度就隨著身高幾週就要微調一次,所以滑步車 初始的最低座墊高度是影響開始時程很重要的因素 。 腳踏車的部份,從三歲就開始讓老三P坐上去,嚐試騎乘的姿勢,在裝上輔助輪的情況下,試試墊腳尖時的情形,才可以判斷什麼時候有前進的勇氣。 約在三歲六個月時,老三P願意去挑戰騎著輔助輪腳踏車慢慢滑行的動作,就正式開始練習騎有輔助輪的腳踏車,從現在已經會騎的事後論,「膽識」才是影響腳踏車最大的因素。 學習腳踏車的變因很多,主要是「煞車」、「踩踏板」的動作、克服左右踩踏時造成身體的「搖晃感」。 但是,只要小孩願意去嚐試,這些問題都是小菜,

閃卡(4)中文詞卡

杜曼的閃卡系列中,最著名的應該是關於文字的閃卡,在網路上的影片,時常可以看到才幾歲的小毛頭,就可以明確的認出閃示的文字並大聲複誦,我記得第一次看到演示時,除了心中的驚奇及震撼,內心露出一抹淺淺的微笑,關於小孩,我終於找到了走向天才的聖盃了。 在第一胎的準備教材過程中,中文字卡是買現成出版社印好的成品,材質及成色都是符合杜曼的標準,為了掌握進度,先將所有的文字整理好,打成電腦資料庫,再轉製成記錄表,安排進度類似於 遺忘曲線 的原則。 有沒有效果?其實是可以看得到效果。對於小小孩的強記能力,大家相信都有經驗,只要大人說過的話,看過的事,記憶力總是超強,但忘得也是特別快。 經歷了二年,取捨了得失及機會成本後,第一胎後來就放棄閃示中文字卡了,而第二胎及第三胎都沒有使用中文閃卡,那一大箱中文字卡還放在角落呢!以我自己的經驗是, 不主張使用中文字卡 ,英文字卡因為我沒有操作過,沒辦法給意見,但我認為英文字卡應該是有效果。 拆解成幾個經驗談,給大家參考。 一、中文與英文的不同 1.中文結構 從語文的結構來說,中文屬表意象形,需識字辨意,所以每個中文字都是獨立一個字,中文要脫離文盲的階段,要有一定的識字量,約在一千五百字以上。那麼小孩要累積到一定的識字量後,才有可能靈活閱讀並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文字。 中文字卡的識字,充其量是識得字卡的那些字,關於閱讀,還需要配套的教材,而生活中的常見字,例如招牌、路名等,倒是可以用中文字卡先行建立基本知識。 英文是形音字,看字可以拼出音後,再去對應出這個音的意思,雖然閃示也是整坨字一起看,但還有基本的字根可循,二百多個的sight words,可以包辦八成的文句,再加上自然發音法,組合起來拼音就變簡單了,也就容易理解完整的文意,對應平常對話的聲音,產生形、音、義的聯結,利用英文字卡比較容易進入閱讀的入門。 2.腦部的掌管位置不相同 根據近代大腦的分區,知道布區和威區掌管著不同的語言系統,中文類的文字系統會在布區運作,靠近運動區,英文等形音文字,會在威區運作,靠近聽力區。中文和英文的腦部活躍並不一樣。 不同的大腦分區,有不同的功用,自然,也有不同的刺激方法。我覺得雙語要成功,關鍵就在於這雙區互相排擠的情況下,取得最佳的平衡狀態,並且在母語形成穩固後,讓另一區不要剪除衰退。 所以最後會產生一個母語,作為強勢語言,並且以此母語的基礎去輔助第二語言,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1)常用字.字型及紙張的選擇.電腦字帖的製作過程

對兒童腳掌的成長速度有概念,可以趁有優惠時先把鞋子準備好

【電子書】用電腦字帖 快速學好硬筆字

熱門文章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把日常用的筆拿來練習才實用

重回動物卡:杜曼閃卡於一歲、二歲的差別

硬筆字:小一新生的自製生字簿.小三的寫字及心智圖

從小就可以為兒童準備好的硬筆字基礎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2)喜歡的文章以及生活上會用到的字

關於本站 連絡我們

隨機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