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)數學不用教 靠的是自學
曾有家長興沖沖地把孩子送來這,卻發現孩子成績未突飛猛進,於是悻然離開; 然而,家長沒看到的是,願意捨公式教邏輯的老師,願意為一道題目思考七天的孩子,才是日後揚眉國際的關鍵。 你可能聽過九章數學俱樂部與出版社,或創辦人孫文先。或者,你也聽過由他培養出來,在國際數理競賽奪牌的台灣好手:英特爾科學競賽化學一等獎蘇意涵、國際數學奧林匹亞金牌王新博、國際數學競賽金牌林鼎鈞。十多年來,至少有一千位資優生上過孫文先成立的「九章數學俱樂部」。 在數學界,九章數學小有名氣。但隱身在大安路的僻巷中,裝潢簡單的九章數學出版社,低調、神祕,與名聲不成正比。 很多人聽過九章數學,卻很少人了解,孫文先怎麼「教數學」?他如何教出一批批資優生? 初次碰面,任何人都會好奇孫文先究竟教什麼。他從櫃子上拿起一個平常在俱樂部上課的玩具:一個塑膠製的小池塘,表面扣著八隻塑膠河馬。他一手把河馬給倒了出來,每隻都有一長一短兩隻牙,恰好扣在池塘表面的洞內。 「接下來,妳試著把這些河馬重新裝回去。」拿著河馬玩具,孫文先的表情很認真。 出乎意料的,這不是容易的事。以為把河馬的兩隻長牙插入兩個鄰近的洞內,就可達成任務。但試了之後才發現:洞的深淺不一、河馬牙齒的長短也不一。要讓八隻河馬回到崗位,只能胡湊試運氣。 這,是數學嗎? 「這當然是數學!」孫文先笑著說,打開每份平均做了三個月的教學簡報,開始一步步地說明河馬遊戲的解法:先觀察河馬牙齒有四種不同的長度,測試洞的深度,歸納出河馬牙齒與洞的對應編號。接著,再用角落洞的「唯一性」,一步步推理出哪隻河馬,要放在哪兩個洞。 他教的不是三角函數、排列組合公式,更不是指數對數,孫文先定義的數學,不是一般人所想的數字、公式。 「數學最重要的,是訓練學生數學思惟,跟數學方法。數學思惟和數學方法會跟我們一輩子,數學知識只是個載體,來訓練態度與方法。」 孫文先口中的數學思惟,是「邏輯」、「觀察」,與「歸納」。數學方法,是指做事有條不紊、效率最佳化的步驟。而數學知識,指的就是九九乘法表之類的運算能力或定理。 讓數學遊戲升格 孫文先的理念,在每個週六上課的「九章數學俱樂部」盡顯無遺。他每週給國小、國中孩子們上的主題,都是訓練孩子觀察、歸納,與邏輯思考的題目,不是傳統考試重視運算解題的習題。 例如:一人隨機從一到二○一○中挑選數字,假設另一人只有十一次機會提問,答案只有「是」與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