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製字帖--國小低年級生字練習

在學齡前我會作好準備,讓小孩有足夠的握力去掌握精細能力,以及利用握筆器固定握筆姿勢,另外,我會在小一開始寫國字前就先準備好學校生字的字帖。 準備的重點,在於生字字帖要配合學校作業簿的格式,這樣小孩才會容易對照。 學校有兩種作業簿格式 學校的國語課本裡,有大字的田字格筆劃可以參照,練習本也有可以仿寫的生字。 花蓮縣的國小除了田字格作業簿,還有另一種作業簿,格式是新式九宮格。 所以在寫功課時,會有兩種簿子,一種是田字格,另一種是新式九宮格。 田字格是比較普遍的簿子,課本裡的生字也是田字格,缺點是格子只有四格,小孩其實搞不懂怎麼擺放結構,要一直提醒對照位置的問題。 新式九宮格還不錯,小孩寫出來大概都是八分滿的字,但是缺點是剛開始如果沒有陪著寫,小孩根本不懂新式九宮格的意義。 我自己的經驗是,新式九宮格寫久了,字會變漂亮,因為知道文字結構的擺放位置,所以字會比較工整。 所以我會利用兩種範本來練習寫生字,端看學校安排的進度。。 不同的作業簿格式,不同的應對 (一)學校作業是田字格時 我會在寫生字的功課前,請小孩先按照課本裡的大字筆順去書空一次(順便再背一次位置),接下來,用田字格寫字。 在小一的部份我只有兩個要求,一是不要撞到格子線,二是筆劃間不要互相撞到。 寫字前,小孩會先把看書架打開,把國語課本翻到生字大字的部份,把書架在書架上,然後邊看邊寫;寫了幾課後,小孩自己就會去觀察開始重覆的部件,碰到以前寫過的生字,有時忘了位置,會自己翻回去。 (二)回家作業如果是新式九宮格時 就要先請小孩按照我的自製字帖去寫一遍,並且一起去分析字的結構,讓小孩習慣拆解的原則。 獨體字就把字放在中間,合體字,就把小的部件放在線上,再按照出頭出腳的原則去突顯特色,基本的架構就完成了。 以「鐘」這個字來說,是合體字,屬於左小右大,所以左邊的金就要寫在線上。 而金是部首,上面的撇要突出去,部首的右邊因為要避讓,所以右邊都要寫的短些,右邊的童,因為點要突出,所以要超出線,底下收尾的橫,則是切平線。 以線為分界去寫字,就能寫出八分滿的好字。 因為新式九宮格的效果比較好,所以我會自製生字簿,一直作到四年級。 生字的練寫其實很簡單,在筆順記得住以後,就要想辦法讓小孩寫在差不多的位置(最好是設計一些有趣的口訣),對照字帖是最有效的,因為對字還沒有概念,所以剛開始只要知道正確的位置,就會一直對下去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