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不到育兒方向時,不妨從八大智能著手,小孩可以更完整的學習

 「多元智能理論」是現代教育界中最常採用的理論之一,因為是用八個類別來綜合評估一個人的外顯能力,也被稱為「八大智能」。

六歲前是影響一輩子的黃金時期,孩子這時的眼界及視野仰賴父母的引導。

育兒策略關係著小孩長遠的發展,時間拉的很長,沒有好的導師或是好的方法可以參考時,可藉由這八個類別去規劃生活,大人會比較有方向,也能讓孩子的成長過程更全面。

育兒策略關係著小孩長遠的發展,時間拉的很長,沒有好的導師或是好的方法可以參考時,可藉由這八個類別去規劃生活,大人會比較有方向,也能讓孩子的成長過程更全面。


第一胎時不知該怎麼作比較好

結婚隔九年,才迎來第一胎,心情好緊張,沒有當過爸爸,面對著未知的新手未來不知怎麼辦?問人家,總是說,沒關係啦!到時自然有解決的方法,小孩自己會長大,不要想太多。

看書找資料,問了人家,很多人看到後冷言一句,「顧小孩看書沒有用啦!小孩又不是機器,怎麼可能會有標準答案」

啊!奇怪,有的人說不用去想,也有人說不用看書,那他們是怎麼教小孩的?

後來去觀察別人的教育方法,原來,教小孩也有二八法則,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父母願意花心思去思考教養,八十的父母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,很多事情自然就會解決。

從我身邊的例子去看,學齡前多數的父母都很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,幼兒園活動全家動員,但中間似乎還是有些不傳之密。否則,這些都是倍受父母庝愛的小孩,六歲進入國小後,怎麼開始就產生學習力的差別呢?


從坊間流行的育兒法開始嘗試

我試著從普遍流傳的教育法去入手,坊間比較盛行的方法都想要了解。參酌自己的個性,採取的方向偏向於蒙特梭利的讓小孩動手作及敏感期概念,加上杜曼的閃卡及體能計劃,另外再加上各家我覺得還不錯的方式,以截長補短的方式,半實驗性質地去帶老大D度過新生兒的階段。

經過了一年,那是力不從心、精力耗盡的一年,看著每天所作的紀錄,看著小孩從二公斤突然的膨風變大,卻也一直不曉得這一年來作的有沒有用。

一歲前的兵荒馬亂,主軸是以杜曼的體能為參考,生活上則是以規律作息加上百歲的精神,盡快的讓小孩肢體能力建立好,並且有可依循的生活作息,主要是為了讓早產兒加上低體重兒的老大D,身體能夠健康一些。


時間不夠,發現好像是因為作太多

小孩從嬰兒到六歲,雖然只有六年,但大腦卻已經發展到八成,所以把握黃金期,盡量讓時間的使用達到最大效率。

各門派的事都想作,又要作得深入,時間是有排擠性的;每天帶小孩外出探索環境、長大些還得騎滑步車,就要花上一兩個小時。每天看小小愛因斯坦,也要佔個半小時,還要拉單槓、練習不同地形的走路、玩積木、數量閃卡、認識家附近的環境……事情多到一件挨著一件,心裡一直想說,不要錯失黃金期,大人辛苦點就好了。

過了二年多,預期之外迎來了老二N,除了小孩的時間要各分一半外,還要兼顧一定的生活品質,這時的身心就像快燃盡的油燈,有沒有人可以幫我啊!內心一直吶喊著,不過自己也知道,沒有人可以幫忙,只有靠自己。


時間有排擠性,必須簡化及抓住主軸

總之,最後簡化了育兒流程,除了時間的空檔開始出現,似乎在一門深入的前提下,學習的效果慢慢地也開始看到了,隨著小孩能力的增長,慢慢的遠離同年齡的平均值,接下來,反而是要考慮該跑得多快多遠,會不會因為過多聚焦在特定項目而顧此失彼。

我自己總在想,如果真的要一直取捨下去,最後總要留下一些核心思想去堅持;


重新思考育兒的核心策略

學貴慎始,不要浪費時間走彎路。 

所以後來將走過的經驗反省增刪後,留下一些簡要的心法,可以把時間省下來,但效果還不錯。

1.六歲前是影響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。

2.學貴慎始,不要浪費時間走彎路。

3.56UP告訴我們人生的方向是很重要。

4.刻意練習的法則讓學習更有效率,盡量找好的模板或是好的策略。

5.利用遊戲化讓學習更有趣。

總而言之,就是不要輕易的在學齡前有倍數成長的黃金期錯失良機啊!

今天要說的,就是我覺得很好用的策略,可以用於規劃育兒的方向。


利用八大智能可以先找出方向 

「多元智能理論」是現代教育界中最常採用的理論之一,因為是用八個類別來綜合評估一個人的外顯能力,也被稱為「八大智能」。  育兒策略關係著小孩長遠的發展,時間拉的很長,沒有好的導師或是好的方法可以參考時,可藉由這八個類別去規劃生活,大人會比較有方向,也能讓孩子的成長過程更全面。

八大智能的說明可看維基百科的說明,這裡就不細述。

簡單來說,這八個智能每個人都有,可用來評估學習能力。評估方式從過往只單看智力的單項表現,擴展到看八個類別的綜合發展,可以從中找出每個人較為傑出的天賦。

從這八個類別的綜合評估就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外顯能力,並且也可以找出較適合的技能及專長。

我是反其道去思考,因為身邊沒找到一個完整的策略可以參酌,既然這八項的結果可以代表一個人的能力,那麼我只要在早期教育時兼顧這八項,適度的去刺激這些範疇,應該就會包涵到大部份的項目,也應該會比什麼都不作的平均值還好。(怎麼突然讓我想到蕭碧燕的包牌策略呢!)


利用八項智能簡化育兒流程

一天有24小時,有各式各樣的事不斷在發生,這八項類別也只是育兒生活中的一部份,但對於抓不到主方向的時候,確實會比較好去安排時間的優先順序;

將這八項指標的精神擺放在生活中,每天在生活中適度、廣泛的去接觸,不見得要專精,這八項的刺激就會越來越完整。平心而論,我覺得還是杜曼的六環圖施行起來比較簡化,效率也很好,不過,杜曼的方面因為時代久遠,有些項目還是要理解後再去改進,還是得因應時代的不同稍加改良。


簡述我對於八大智能的作法

以下我就八個項目作個簡述,細節的部份,有空再敘了。

內省

每個人從小都是用鏡向神經元及五感去認識這個世界,而小孩開始的世界就只有家裡及家人的互動,那麼想要小孩有內省能力,大人就要先有一定的表現,讓小孩知道標準。

舉例來說,要求小孩把玩具收好,結果大人自己的東西都丟到亂七八糟,那小孩要怎麼去產生判斷的標準呢?

我自己的作法是先把行為的界限定出來,讓小孩熟悉家規及社會上的行為標準,不好的再分成:有生命上的危險、不能作的、可以作的,以負面表列的先找出家規中不行的,慢慢的再行調整細節。

好的事情則是遇到就可以慢慢教導,生活中慢慢累積起來,就會養成人生觀及價值觀。

•生命危險:例如拿東西去玩插座,或是用手指去摸電風扇葉片等,會造成自己或他人傷害的行為,絕對禁止。
•不能作的:例如把別人的書撕毀、在體重計上亂跳、在室內跑來跑去、不要太大聲的吵鬧…

生活上有很多的「家規」可以去規範,在發生不符標準的事情時,要告訴他這件事為什麼不行作,會有什麼結果。並且請小孩自己說一次這次被糾止的部份,那裡是不對的。

讓小孩自己說出行為上的問題,自然而然就會形塑出一套標準,等到大一些,就會自己去推理什麼行為是可以,什麼行為是不行的。

這個部份,以時間作為分野,剛開始用大人規範的「他律」,逐漸的會產生「自律」。

時間會花上很多年,但因為日常生活無時無刻就在作,其實也不用刻意去安排,重點在於大人要先有內省的能力啊!


人際關係

人際是指與跟家人以及其他人的互動,還有跟社會、環境的應對進退,這也是要大人去引導,去協助判斷。

什麼時候要適度的內斂,什麼時候要開玩笑,這要刻意去教,不過,也因為日常生活就在作,只要大人有帶著學習,有些可能會發生的情況,事先去提醒練習,其實不用刻意去安排。

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打招呼

我們都知道,面對某些人我們內心裡是不太想打招呼,但是基於禮貌,還是得作。小孩也是一樣,對於一些長輩或是之前不認識的人,需要打招呼的場合還是得強迫他,讓他習慣作這樣的事,時常提醒為什麼要這樣作。

「自律」就是讓自己習慣去作該作的事,打招呼是一個很常發生的狀況,也很容易去培養自律的方式。

人際關係是一輩子的事,從小會認人後就可以開始去教,而不是等到進到學校後再重新去學習人際關係,現在很多獨生子、獨生女的家庭,很容易因沒有充份的人際互動,而在學校產生人際上的挫折。


語文

區分為母語及外來語。

母語一般說來就是我們的國語,再加上一點祖傳的母語例如台語、原住民語、客語等。

生活上可藉由親子共讀,多去解釋小孩有疑問的部份,語文能力是聽、說、讀、寫這四項,家裡能夠發展到多深入,取決於整強環境的塑造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按照很多資料,很小就開始雙語並行的小孩,不見得最後兩種語言都可以發展的很深入,也有可能因為對母語不夠深入而對其他科目的學習造成影響。我會在母語達到一定基礎後,再讓小孩進行外來語的學習,在正式的學外來語之前,聽聽外國童謠,看看外國動畫,培養英文耳朵,讓小孩不排斥外來語,讓他們對其他的語言保持有一定的敏感度就好了。


數理邏輯

我自己的數學還不錯,所以有整理一些方法持續進行,部落格中有列出一部份的步驟,是我們有在進行的學齡前學數學的方式。

有興趣請看幼兒數學的相關資料。

我覺得六歲前要培養數感,理解數、量、形三者間的關聯,並且在進入國小前,準備好十以內的加減法,最後能夠直覺的反射出來答案,不需用手指頭去輔助,反正即便是到後來的數列、乘法、甚至微積分,也都只是運用到最基本的數學運算能力,如果說學齡前我覺得最有效率的數學投資,也許是「百格計算」吧,運算的練習我會加上雙色算珠去輔助計算能力,但是要在速度上要求進化,這樣大腦會跟著升級上去。

進入國小後,只要基本能力建立好,配合著學校的進度,加上確實的作回家作業,數學都不會太差。

說穿了,數學也只是認識描述這個世界的另一種語言罷了,讓小孩習慣數感,知道生活上會用到數理邏輯的場合,就可以慢慢的擴展視野。

所以關鍵是在學齡前的數感建立,以及利用working memory去反思流程,對於邏輯也有幫助。


肢體動覺

我採用杜曼的體能計畫,育兒主軸也是以運動為優先,部落格中也有列出,所以就不細說。

簡單來說,把握住三個項目:

大肢體動作如跑步、滑步車。

手的操作能力如擺盪前進、爬竿。

主動及被動的平衡能力

生活中的跑跑跳跳,圍繞著這三個項目,剩下來就是把過程包裝的有趣一點,坊間的專家最愛搞這套,但如果自己可以設計,生活中可用來練習的項目可多著呢!我自己覺得「遊戲化實戰」是個可以參考的書籍。

雖然很想大篇幅的大書特書這個部份,因為我很看重體能這塊,三個小孩的體能都很好,其他的表現也都跟著提昇的還不錯。

如同杜曼書中所說,小孩會藉由體能的提昇去帶動大腦的發展,三個小孩的頭腦也很好,我覺得對於六歲前的運動能力,投資的結果及影響是最容易看到。


音樂

我本身對於音樂就僅止於學校接觸的音樂教育,以及通俗的視聽娛樂,吹吹直笛,簡單的鋼琴彈奏還可以,所以對小孩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多,能夠自娛娛人就好。

音樂的部份,我是偏重於聽,讓小孩邊玩邊聽。

我自己喜歡聽流行歌曲,所以會把kkbox、錢櫃好樂迪、spotify等排行榜歌單放在汽車上,有時也會用電視讓他們看那些流行的mv或影片,所以排行榜的歌單雖然一會持續更新,但大部份的歌曲都會聽過,我自己也很喜歡聽按youtube點閱數排名的排行榜,有時候吃飯時,電視就按照排行榜順序播放出mv,讓小孩知道現在流行的音樂是什麼,別人現在喜歡的是什麼。

另外會選擇有古典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動畫或是影片讓他們觀賞,例如「小小愛因斯坦」等,總之,常見的莫扎特、貝多芬、比才等古典名曲,他們也都耳熟能詳。

如果真的有興趣表達深入音樂學習,我們會配合他們,目前小孩還沒有表達特別的喜好。所以我的方法是把耳朵先準備好,就跟英文耳朵的培養原理一樣,只不過是用名曲來替代。


空間視覺

除了平常每天寫小日記時,小孩要畫上一個簡圖,讓他們練習畫圖,拆裝玩具、積木等,都是可以培養空間的工具。

我家有另一個比較特別的項目,就是要學轉魔術方塊,而且是不背很多方式,指導小孩在只有兩個公式的情況下,要用腦中的空間圖像去思考下一步的擺放,我是不讓他們知道有公式的存在,這樣的摸索,對於空間感很有幫助,不過,因為我自己會轉,所以才能設計這樣的方法。

假如大人不會轉,不妨就直接學坊間整理好的公式,小孩會轉後,自己會在腦中思考出自己最適合的流程,但魔術方塊的學習,不必流於速度上的競逐,那只是公式數量堆疊出來的結果,背過多的公式,對於空間視覺的幫助就沒那麼大了。。

家長可針對自己的能力,去設計一個讓小孩能夠在心中去想像的工作,如果真的找不到,就買積木吧!我自己是偏好智高這類多功能插接玩具,大於樂高這類平面堆疊玩具,關鍵是在於用越少的元件打造出作品,這樣才能在有限的資源中刺激創意。


自然

除了生活環境,現在網路上很多資源很容易取得,這就不多說了,重點在於不斷的擴展眼界。

我們是住在花蓮的鄉下,對於鄉下的生態自然比較熟悉,但小孩也會好奇其他地方的生活情況,所以網路上的影音資訊,就是很好的教材。

當小孩表達出疑問,或是有興趣的項目,馬上找相關的圖像給他看,會把內容越挖越深入,大人不要預設立場。

以生活的週遭為起點,慢慢的去探索,最重要的部份是,不要讓小孩的好奇心消失。

我家老二最喜歡宇宙的事情,所以當他從書籍中知道有黑洞的存在,問我有沒有白洞,雖然是未知的領域,好奇心不就是探索的原動力嗎?

上回用老高的宇宙電梯影片去帶出一些外太空的事情,三個小孩對未來的太空旅行都有無比的興奮。

最後,育兒也有很多誤區不要作,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:不要讓小孩太早接觸3C產品

從小孩的同學可以觀察到,過早接觸平板手機,且沉迷於手機平板的同學,除了成績普遍不好以外,對於情緒控管及人際關係也都有非常不好的表現,以八大智能的觀點來說,手機平板只能拿來當成輔助的工具,而不要拿來當成生活的主軸。


小結

八大智能是一種綜合評估的方式,並沒有標準的作法。

育兒最怕的就是沒有方向,放牛吃草,錯過了六歲前的黃金期。

家長可以藉由八大智能的觀念,打造出屬於自家的客製化系統,初期會比較辛苦,有概念後,隨時都可信手捻來,大人會比較輕鬆,小孩的成長過程也可以更豐富完整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1)常用字.字型及紙張的選擇.電腦字帖的製作過程

對兒童腳掌的成長速度有概念,可以趁有優惠時先把鞋子準備好

【電子書】用電腦字帖 快速學好硬筆字

熱門文章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把日常用的筆拿來練習才實用

重回動物卡:杜曼閃卡於一歲、二歲的差別

硬筆字:小一新生的自製生字簿.小三的寫字及心智圖

從小就可以為兒童準備好的硬筆字基礎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2)喜歡的文章以及生活上會用到的字

關於本站 連絡我們

隨機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