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二拿四十五張獎狀的想法

「爸爸~~我總共有45張獎狀!」

中午上二樓陪老三P睡午覺,一小時後從二樓下來,老大D坐在書桌前,很高興地告訴我,他剛才寫完作業後,去整理了書櫃,順便清點了從幼兒園開始領到的獎狀,總共有45張,他自己也覺得很驚訝,似乎覺得比想像的還多。

如果再加記還沒領到的作文徵稿得名,以及月考第一名,那就變成47張了。

老大D班上共有二十幾個同學,花蓮縣有幾個關於教育方面的政策,有些惹人爭議,也有些是為人讚賞。其中,縣府補助免費課後留校輔導,滿多家長認同這個政策,作法是在吃完營養午餐,正常的放學時間結束後,學生可以多留在學校一節課,下午兩點再回家,通常留在學校是寫回家功課,有問題可以問老師。

所以營養午餐吃完後,學生的動向有三種可能,1.留在學校參加課輔。2.家長接回家,時間是十二點四十分。3.安親班用交通車接去上安親班,約3-4個小時後回家。

留在學校課輔的,又有兩種選項,一是原班上導師陪寫功課,另一個是參加永齡基金會的課輔計劃。原老師寫功課的就是多上一節課,下午兩點放學。永齡則是約上三小時的輔導課,約四點放學。

扣除選項2.3的人,剩下的就是留在學校寫功課及課後輔導。

老大D班上家長接送的有兩個,一個是我們家,另一個是女同學,通常是他們兩個包辦前兩名。

安親班接送約有七、八個,扣除掉這兩類的人,留在學校課輔約有十個人。

多數時間第三名會是安親班的同學,少數時則是換成課輔班。

雖說現在國小不公佈前三名,頒獎時按照成績高低宣佈受獎名單,推算一下就知道名次,好像也沒有什麼差別?

 

我選擇把老大D中午就接回家的原因是,小孩低年級只上半天,低年級的這兩年希望讓小孩在家睡午覺,到三年級上整天課就沒辦法這樣,珍惜這樣的短暫時光,再來就是長達十多年的學校生活,覺得漫長的學校作息其實有些無奈,另外,低年級的課業真的滿少,老大D自己在家還可以應付。另一個家長接送的女同學,則是向家長表示不想留在學校參加課輔。曾經有安排上安親班的家長跟我閒聊,問了我老大D回家的作息,他有些訝異。因為安親班是一直寫評量卷,而我們家的D成績一直都很好,他以為我們接回家也是跟安親班一樣作課業上的重覆練習。

加上最近有碰到一些學校的老師,閒聊時也會好奇我們家是怎麼教小孩的!大概是老大D每項比賽都主動參加,而且多數都能獲得名次,加上課業成績不錯,開始有人好奇,想要知道是怎麼教出來,順著這45張獎狀,我也梳理了一些想法,作為以後兩個小孩的方向:

1.面對國小的策略

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還是讓小孩在家自學,但考慮到資源不足的問題,以及沒有其他共學團體的奧援,自己教可能會有些偏頗,為了讓小孩有快樂的童年但又不要失去黃金學習的時間,會變得顧此失彼,所以我是讓上學變成半自學狀態。

半自學

所謂的半自學是低年級去學校上學的半天,學習跟同學相處的互動,以及善用學校的資源。課業的部份則是由家裡來幫忙,說實在的,班上有二十幾個人,老師被那些後段的就煩死了,根本沒有餘力去管前段的同學,對於前段的學生,多是放牛吃草,所以前段的同學的成績好,通常都是父母有在看顧的,那家庭要怎麼幫忙呢?就是事先準備好需要的核心能力,讓他面對課業上的新知,即便是面對學校有時趕路的教課,都能心有餘力的去應對。當初是先作這樣的設想,所以在入學前把國小應有的基本能力都先準備好,國小低年級所需要的是數學及國語能力。

數學

數學我們從三歲就開始慢慢作練習,教基本的數感能力,到小一入學時,數學能力約超前半年到一年,所以在上課時很輕鬆,回家只要幫忙看一下作業,小孩有問題的部份會拿來問,再解釋給他聽,數學這個科目跟著學校進度就可以應付。

國語

在大班時已藉由中華字經習得常用中文字約一千字,加上利用系統性的注音符號學習法,進入小一時,能夠直接識字,也能用注音拼出不認識的字,帶著豐富的識字量以及完整的拼音技巧,國語學習也不是難事。

其他部份

其他的部份,因為從小就以培養體能為主,所以體能還不錯,所以需要動手作的科目也都不會落到後段。

老大D是十一月的小孩,在班上是偏成熟的大小孩,所以可以採用「馬太效應」的策略,在學習的過程中開始容易入門,就有成就感,在考試或是參加比賽都容易有好表現,然後藉由越來越多的成就感,螺旋式的堆積信心,去驅使主動學習的心,目前這45張獎狀的來源,就是藉由馬太效應堆疊而成。

接下來的老二N,是六月的小孩,班上會是偏年幼的學生,因此,就沒辦法應用馬太效應;老三P是九月出生的小孩,則可以完全複製老大D的路徑。

這個階段,我覺得比較關鍵的部份是,讓小孩願意跟你分享學校的點點滴滴,大人不要去評點,也不要去批評,能夠藉由對話,勾勒出學校的輪廓,成績也不必一定要求滿分,只要小孩有盡力去準備,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不同的挑戰,這樣就能帶著自信自己去面對學校形形色色的挑戰。另外,帶著足夠的能力去面對學校的課業,在學習中得到成就感,起手式作的不錯了,對於學校的課業不會產生畏懼及逃避,後來就比較不會放棄學習。

2.把握刺激大腦的方向

坊間的育兒專家書籍並沒有看太多,主要還是方向實在是太多太雜,怕混淆了方向,也弄亂了步調。

主軸放在杜曼的體能計劃

我自己的方向是以杜曼的體能計劃為主軸,一歲前就盡早的會爬行,並且爬滿六個月,並且把握住久保田競關於三歲前讓小孩更聰明的方法,這樣的主軸明確,並且所花時間不多,看來效果也很好。

這個部份最重要的是在0-3歲前就要準備好,過了三歲,效果就會減緩了。

3.閱讀的策略

三個小孩的喜好不一樣

雖然育兒專家都說親子共讀的重要,以及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,但從我家三個小孩的反應來看,對於很多經典書單並沒有得到太大的回饋;我回想起我幼時的閱讀經驗,對於很多不切實際的書籍內容也是沒有太大的興趣,反而是跟平常生活能夠掛鉤的書籍較易產生共鳴。因此親子共讀選擇的範圍及方向,除了歷久能夠蟬聯經曲書單的名書外,剩餘的就變成他們表示有興趣的、並且聯想得到的,就幫忙唸,否則,並不主動去推薦,去圖書館也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想看的書;例如,有一陣子小孩去台北玩了一陣子,拿了科博館的DM,以及捷運的地圖研究,看不懂的部份就會一直纏著問。

像我和小孩都覺得湯瑪士火車的臉孔會講話,覺得眼神及嘴巴都可怕,所以雖然有先準備一套相關的DVD,小孩對湯瑪士並不賞臉,但對於閃電麥坤,倒是當成偶像。

每天唸中華字經

為了讓小孩能夠早日閱讀,從認知開始明顯的三歲開始,每天會念誦「中華字經」一篇,每天花個幾分鐘,經過了幾年,日積月累的效果,老大D前幾天學校測試字量,約是小五的程度(目前小二),超前了約三年,老二N則是常用字都會唸(目前大班),既然字都看得懂,兩兄弟就很喜歡窩在一起閱讀。

放手讓他自己讀

自己會唸書後,就不太管他們看什麼了,有時是看漫畫類,有時是看中國童話故事,老大D目前比較沉迷於三國類型,老二N則是天馬行空的到處看,通常是跟大自然的現象有關,最喜歡天氣及天文類。我則偶爾會塞一些想給他們看的書,混雜著進步

老大D最近問的問題是,為什麼古代的人那麼少,現代的人那麼多?老二N問的則是黑洞圖案旁那個白白的光是什麼?為什麼雲裡會有閃電?

老三P正在唸第二遍的中華字經,這樣的活動,預計還會進行到六歲,還有兩年多,日積月累,每天花一些時間,對他的預期是跟老大D一樣,上小學後可以直接識字,還是用馬太效應去操作。

注音符號提前教

注音符號採用的是注音符號系統學習法,不同於學校是配合教材一小塊一小塊的推進,我採取直接以舊帶新的學習,花費時間每天十分鐘,約一個月就可完成,老大D和老二N學習注音都是在大班下學期,都是主動要求想學注音才開始,這樣的學習效果很好,老三P也會採用這個方式。

所以閱讀的部份,我是幫他們準備閱讀的能力,並且時常去圖書館補貨,並不刻意求閱讀的方向,只希望增加閱讀的量,找到可以小孩有興趣可以精研深入的方向,進而去領略文字之美,真的需要刻意學習的文字技巧,則是藉由學校課程去推進。

4.早期教育是可行的

雖然六歲前的時光很難一言以蔽之,但我所有的生活安排,除了生活常規的建立外,會順便思考有沒有可能讓他們在過程中多學一些,多刺激一些。在這樣的斜槓生活下,運用久保田競的策略,方向很明確,很容易規劃出附帶的成效。

比方說,要去全聯買東西,就會讓小孩幫忙記,美其名是說小孩的記憶力很好,請他幫忙,實際上是鍛鍊 working memory。

又,策略中,要盡量有鏡像神經元的練習,除了利用kinect的體感遊戲外,也會看比較優質的dvd,或是比較貼近史實的電視劇,例如「三國」、「芈月傳」、「虎嘯龍吟」、「女醫明妃傳」等,順便介紹中國朝代的演進,所以小孩時常會問這個時代大概是什麼時期,盡量不要讓他們像我以前一樣只是用背誦,沒辦法走進歷史的故事裡。

平常會看看介紹各行各業的節目,例如「三百六十行」這類的,如果剛好有可以增廣見聞的節目,也會趕快call他們來看,例如最近的拍到黑洞,或是貿易戰的簡單介紹。讓他們藉由影像而在心中產生想像。

玩個魔術方塊,除了訓練空間概念,也符合讓他們自行去解決複雜問題,這是讓頭腦更聰明的方法之一的策略。

老大D最近把本來長大後要開的三國樂園,被他改為要開廟,從金庸樂園→三國樂園→開媽祖廟,不到一年的時間,改了好幾個想法,因為他看了「媽祖」的影片,認為普渡眾生,又可以賺錢,是很好的事。

這個部份,我的想法是,雖然多數專家主張不要給小孩看電視,但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太一樣,我是在餵奶時會順便看些電視,所以在小孩會偷看到的時間,會刻意選擇比較優質的節目,順便請他們在旁邊作科學氣功,讓身體的經絡通暢,等到小孩入睡後,才去追自己想看的劇,也許是「冰與火之歌」、也許是「羅馬」這些不適合小孩看的節目。早期教育保田久對於大腦變聰明的法則要時常默唸!

5.學習的準則-刻意練習

教養對於小孩來說,就像是魚身邊的水,雖然魚看不到水,但永遠都是沉浸在父母的教養涵養當中,所以即便是不教,那還是一種「教」。我以為,父母先把想讓小孩學到的東西,規劃出主方向,並且找出其重要的核心精神,然後讓他們在生活中耳濡目染,不要讓他像無頭蒼蠅的亂竄,比較容易看到成果。

我想到的是兩句話,一是「一門深入,觸物旁通」,另一是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」。

「一門深入,觸物旁通」是找到一門可以持續有興趣深入的學問,讓他能夠走多遠就多遠,並藉由這樣的學習體驗,再平移學習技巧及心路到其他項目上。

天底下無新鮮事,核心技能其實都差不多,學習歷程也是類似,就差在那個領域有沒有興趣而已,那麼先找出可能有興趣的領域,利用「刻意學習」的心法去深入,把這門領域搞好後,就能以此次學習的過程為奠基去接觸其他領域。

所以滑步車其實是刻意學習的法則去進化,腳踏車也是,所以才能在三歲多就會騎兩輪腳踏車。數學的數感也是,大概在大班就能進行快速的百格計算,這都是刻意安排下才能完成,並非是讓小孩自己去摸自己學會的,打個比方說,如果放一隻筆、一張筆,小孩就自己學會19+28這樣的運算嗎?

刻意學習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效的回饋,能夠找到好的導師或是教練最好,如果沒有,那麼就以好的範例為學習對象。

要在特定領域,除了刻意學習的技巧,最重要的則是「自律」,沒有一種學問是輕易可以得來,唯有經過寒徹骨,才能得到撲鼻梅花香。

比方說,學硬筆字,最好的方式是找好的老師去指導,但如果找不到的時候呢?就可以用跟練習簿一樣大小的字型範本去對照,直接仿寫,然後自己對照字帖,反思需修改的部份,效果絕對勝過自己悶著頭一直寫。要走到很頂尖,則是要不斷的設定小目標,不斷的推進,利用自律去要求自己作看似枯燥的動作,直到成為反射動作,這門學問就近乎到達頂峰了。

5.藉由老大的表現,微調弟弟的生活步調

老大是第一胎,所以就有「照書養」的照單全收,這是玩笑話,但是多方的嚐試卻也是事實。經過了第一胎的經驗,發現有很多事情都是脫褲子放屁,也發現有些號稱育兒專家的書籍,或許可能沒有自己帶過小孩的經驗,這邊co一點,那邊複製一些,自己嚐試把生活簡化且效率化,小孩的空檔反而變得更多,但學習效率並沒有變差,得到更多的是親子存摺存得更多。

現在老二N準備上小一,老三P則是三年後才會上小一,所以細節都沒打算寫出來,假如三個小孩的表現都跟老大D一樣,那就表示這樣的思考路徑是對的,也找到一個平凡家庭可以使用的方法,目前期待這樣的模式,除了學校的表現可以有一定的水準,也可以保持跟家庭緊密的聯結,我以為這才是健全的童年。

6.自己目前覺得缺失的部份

小孩的成長是千頭萬緒,只能把持住大方向,但在三個小孩分掉時間,時間嚴重不足的情況下,捨棄了音樂和美育,並非完全置之不理,只是跟當時只有一胎時的雄心壯志相比,減少了許多枝微末節,在僅有的時間內,,還是得有所取捨,盡量塞一些想讓他們接觸的部份且作得到的部份,目前是比較有名的古典樂曲小孩大概都聽過,能夠聽到有反應,而且會塞一些排行蒡的流行音樂在車上,開車到的長途中可以順便聽,美育的部份,少了經典作品的賞析,但平常還是會稍微不小心給他們看一些,但還好在每天家庭功課的堅持下,老大D對於手作及畫漫畫似乎還有些樂趣,能夠自己在心流的狀態創作作品好幾個小時。

在第二胎開始後,就發現時間根本不容許自己去作一些太跳TONE的嚐試,只能把自己想像中的育兒、以及自己經歷過的成長重新排列組合,因此,我以為,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事,並不是「作」,只要有作,就一定會看得到效果。重要的是,在小孩開始瓜熟落地前,就要先想好六歲前的主要策略,並且預先安排未來一年的東西,這樣在時間的壓力下,才不會過了黃金敏感期後,才突然感嘆,唉!怎麼忘記作了呢?

7.如果重來一次呢?

我常說老三P是最幸福的小孩,很多路在走到第三次後,在去蕪存菁下得到最精華的部份,但佔用的時間反而最少,親子共玩的時間最多,目前看來發展相對不錯,未來最有機會的可能也是老三P,對老大D則是對他有無比的歉意。當年為了實行自己的想法,我和老婆大人的作法,對他來說都有相對的嚴格,並非是說真的有虎爸、虎媽的嚴格,而是說,我們為了實行心中的想法,心中有些心急,會想塞比較多東西給他,小孩跟不上時,容易產生煩燥,在第二胎時,就發現了這樣的問題,即時的修正作法,另外,也是被坊間很多育兒書籍所影響,後來評估的法則,比較偏向「李崇健」的方向,以心為出發點,而不是以教育技巧為出發點,這樣子,小孩得到的回饋似乎更明顯,也更有效果,或許是我們已經內化,或許是不需要那麼多的理論也說不定。

人生當然不能重來一次,但是可以腦海中先彩排一次,想像可能有的結果,我發現,這樣子帶小孩時,心裡比較踏實,雖然作的事少了,我們沒有網路上看到很多格友豐富的生活閱歷,也沒有整天都衝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。但每天聽到「爸爸!爸爸!我問你喔…」一大堆的問題,三個小孩輪流的搶著要你品答,其實內心是無比的高興,小孩願意跟我分享他所看到的點點滴滴,在小孩的眼中,目前還是那個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的爸爸,我覺得這樣就夠了。

8.小孩能夠有伴是最好的

最近老二N在大便時,時常是我們夫妻有事不在的時候,這時老大D會陪著他去廁所,幫忙看擦屁股的情況,幫忙拿蓮蓬頭幫忙洗屁股,雖說只是件小事,很高興三兄弟間的感情都保持很好,雖然老大和老三中間差了快五歲,以我過往的人生經驗,這樣的年齡差距在感情的基礎上會有絕對的影響。

在時間排擠的情況下,父母很難把身體及心力平均分給三個小孩,很多事情都是在兄弟玩耍互動間學會的(很多壞事都是學校學回來的,唉!),所以第一胎要認真教,這樣的接下來就會越來越輕鬆,並非是說只有一個的時候,就可以隨便教,呼應上面刻意學習的部份所說,有效的回饋是很重要的部份,接下來的手足都是以大哥為榜樣,對於第一胎,新手父母也會有比較多的時間及精力,後來小孩多了,情感的分配及比重是件難題。而小孩童年最需要的事就是努力的玩,認真的玩。二個孩子在家裡是剛剛好,三個小孩,目前的感覺是有些心有餘力不足,希望在都上學後,感覺會有所轉變。

9.考試是用來檢查學習成果

雖然老大D在二年級還沒結束,就拿了快50張的獎狀,並非是鼓勵他去拿,只是要他有個心態,作什麼事,第一要有所準備,第二,完成後要檢查,不要只顧著作完就算了。而考試及比賽是篩選出在一樣的過程中,相對優秀的學生,也是檢討這段時間學習的結果。每個人各有所長,叫大象去長跑,叫猴子去游泳,叫公雞去爬樹,這樣是不可能發揮原始的天賦。雖然每次的比賽雖然都會期待他有好表現,但我自己以前也並非什麼都是好表現,父母有自知自明,就不會有過份的期待投射在孩子的身上,所以小孩有盡力去表現出應有的實力就好,沒得名,就跟他檢討一下自己有沒有需要改進的項目。

老大D班上很多家長都以他為目標,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打敗他,我覺得有些搞錯方向,大家都很努力,每次測驗一定會排出前三名,不能說自己的小孩沒拿到名次,就表示他們的表現不好,只是表示有人比他們更努力,要去檢討的是,有沒有陪著他們走過這段需要共學的階段,對於不適應的部份,是心有餘力不足,還是不想學習,還是因為其他因素所造成。

結語

我對教育的觀點是每個階段都很重要,一歲前非常重要,三歲前超級重要,再來是六歲進入國小時的狀態,最後的關鍵時間則是進入三年級,再來,就沒辦法改變太多了!。

再寫下類似的心情,可能會是兩年後的老二N,唸完小二,希望到時不需要微調太大的方向,而小孩的表現,依然不要讓我太費心。

然後再三年後,就是老三P,希望完全不需要微調。然後就是讓小孩自由的去飛,我呢,繼續走我未完成的人生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1)常用字.字型及紙張的選擇.電腦字帖的製作過程

對兒童腳掌的成長速度有概念,可以趁有優惠時先把鞋子準備好

【電子書】用電腦字帖 快速學好硬筆字

熱門文章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把日常用的筆拿來練習才實用

重回動物卡:杜曼閃卡於一歲、二歲的差別

硬筆字:小一新生的自製生字簿.小三的寫字及心智圖

從小就可以為兒童準備好的硬筆字基礎

關於本站 連絡我們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2)喜歡的文章以及生活上會用到的字

隨機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