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學(12)∣第五階段:乘法.學齡前在家數學自學階段性結束
實施進度 :大班下學期到小一下學期之間 必備條件 :能夠熟練的運用加減法,不需手指及教具 內容 :從加法進入乘法.理解乘法的意義.九九乘法的熟習 想法 : 雖然小孩在小一上學期的時候,都在家完成數學的前四個階段,加減法也都可以很流暢;但對於乘法的導入,一直抓不準時間,主要的原因還是怕多學了一種數學方式,跟學校的進度不太一樣,也許會阻礙學校的學習。 乘法是建構在加法之上,而利用公式化後簡化運算的時間,而不是另一種運算法。 在學校的部份,學校老師是要求小二的下學期要開始背九九乘法。所以我開始的時間點會比學校早個幾個月,但不會提早到太早。 小孩班上的同學,有人很早就背完九九乘法,但對照數學的月考成績,似乎沒有對價的關係,也間接證實我的想法,乘法不需過早的介入,會背誦只能炫技,但對於數學的理解幫助不大。 我自己是以 觀察小孩對於加法的心算能力及反應速度,去決定要開始學習乘法的時間 。能夠隨心所欲的進行心算加法後,再開始作乘法的入門。 過程 單位數的記錄 等差數列的填空:2的倍數.3的倍數… 加法的複習 連加法 連加法加上乘法的算式記錄 九九乘法背誦 九九乘法倒背 乘法的直式及橫式 利用乘法解題並列出算式 感想 這是學齡前在家自學數學方面的最後一個階段,當初安排時也是考量了許久,真的能在幼兒園畢業前,完成流暢的加減法,以及空間感的訓練嗎? 結果是肯定的,從三歲多開始實施數學的計劃,慢慢的走到了六歲,每天花約十分鐘的時間去完成一頁的進度;老大D和老二N進入國小後,數學的部份完全不用多花心思,就可以遊刃有餘的完成學校安排的進度,除了數學這個科目本來就是藉由馬太效應的強者恒強效應,進而也帶動了其他科目的積極學習,也因此硺磨出自學的能力。 學校的進度是齊頭式的平等,但對於行有餘力的小孩,適時的給予補充教材是有必要的,尤其是學齡前的黃金六年,可以慢慢的去打好基礎,家裡三個小孩也都是沿用著這樣的模式。 會寫下這篇是因為當年是從無到有的摸索,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思考,最後也在嘗試中捨棄了過多的不必要,想必也有些家長想要施行卻找不到方向,數感的建立不難,在於循序漸近。 如果說要對幼兒的數學有幫助的一些想法,除了教材之外,我會建議用算珠去培養早期的數感,古式數棒及小方塊去練習空間的堆疊,魔術方塊則是培養空間的思考能力以及面對困難時的克服、還有邏輯的推演;以國小入學作為分界點,學齡前有很多的時間可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