幫小孩培養習慣的工具書以及我的實際例子--『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?』

這本書讓我們瞭解習慣形成的原理,所以我們可以從流程下手,在行為的建立初期幫小孩培養好的習慣,也可以藉由調整流程將不好的習慣移除。

你想要小孩變成什麼樣的人,他就會是那樣的人。

習慣是藉由接觸到提示產生慣性行為,因為有完成行為的獎賞,所以會逐漸養成行為的模式,而形成「習慣」

馬戲團的大象力氣雖大,卻沒有掙脫木椿上的繩子,為什麼?

小象從開始就被繩子拴住,沒辦法掙脫繩子,他以為木栓是力氣比他大的東西,這個從小被刻意養成的「習慣」,讓他以為無法移動木椿,即便成長到大象,也因為習慣被繩子栓住,所以被制約成綁在原地不去扯斷繩子!

中文書名我覺得取得不好,英文書名比較適合文意

『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?』這本書的書名很特別,老婆大人看了封面,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我,大概的意思我知道。當初我看到標題時也是這樣的黑人表情,不過,裡面的內容我已經拿來應用快五年了,這是本有料的書。

作者是《紐約時報》的記者,藉由作者的抽絲剝繭,把習慣的相關資訊呈現在我們的面前,英文是書名是「The Power of Habit」,習慣的力量,這樣的書名不是比較直觀嗎?


習慣的形成流程

書裡對於個人習慣養成的流程,提出一條形成的路徑:

「提示」→「慣性行為」→「獎賞」

當看到某個提示,就產生特定的行為,最後產生心理的獎賞,完成後會讓心裡有愉悅感,當這個行為重覆多次後,大腦就會形塑成一個模式,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習慣。

獎賞的部份,作者提及會因為對獎賞的渴望而產生習慣,如果想要進一步討論行為的誘因,我會建議參考「遊戲化實戰」這本書,裡面有更詳盡的說明。


習慣的形成是為了讓大腦不過度使用

大腦平常要處理非常多的資訊,為了不過度的使用,對於某些常用的細微行為,在不斷的重覆後,大腦中會形成一定的迴路,讓某些行為能夠不需經過思考就能產生直覺的反應。例如:開車遇到危險踩煞車、出門前先綁那一邊鞋子的鞋帶、看到電視時會伸手去拿遙控器、看到小孩吃剩的薯條,順手拿來吃……我們的生活中,有四成的行為已經藉由大量的累積活動,形塑成反射性的慣性行為。

但我們一直沒察覺到我們的人生,很多不適當的行為已經養成習慣卻不自知。


修改慣性行為的方法

將流程中的提示及獎賞固定,檢視慣性行為發生前有什麼關連,可以達到修改習慣的效果。

作者建議從以下這幾個項目去檢視:

  • 地點時間
  • 情緒狀態
  • 其他人
  • 緊接在前的行為

舉例來說:最近變胖了,似乎是因為下午三點會到茶水間吃餅乾,想要改掉吃餅乾的習慣。
檢查:因為「時間=下午三點」,所以三點會到茶水間吃餅乾,因為可以邊吃餅乾邊聊天。所以「慣性行為=吃餅乾」,「獎賞=跟同事聊天」。

修改流程:因為吃餅乾是順便吃,不是主要條件,主要是想跟同事聊天,只要有跟朋友交流的機會,那麼即便換個時間或是地點,可以讓自己有機會跟同事聊天。刻意修改後,就可以改掉三點想吃餅乾的習慣。

即使部份腦細胞壞死還是會藉由習慣而產生行為

這本書的開頭就很吸引人,敘述一位有病毒性腦炎的老人,在經過治療後,部份的腦細胎壞死失去功能,以致於部份的記憶能力喪失,並且在某個時間點之後的記憶完全消失,就算你剛看過他,可能一下子他就又問說你是誰。

但專家覺得很特別的是,請他畫出廚房的相關位置圖畫不出來,但口渴時卻能很流暢的從客廳繞過室內的隔間走到廚房,輕鬆的倒杯水喝;又,即便是暫時失憶的走到離家很遠的地方,還是有辦法找到回家的路,只是,他說不出家的住址、位置圖,專家想知道,這樣的習慣是如何根深於大腦中,以致於能夠在無思考意識的情況下,還能流暢的運作。


將孩子培養成專家的例子

有個心理學家,把他家三個小女孩拿來實驗,從小就教導西洋棋的知識,並運用「習慣養成的模式」,佐以「刻意練習」的方式,最後,三個女兒都當上國際頂尖的棋王,雖然,當時的社會氛圍,還是不認同女生參與西洋棋王的比賽,但最後的事實是三個女兒都憑實力過關斬將的獲得成就,棋壇不得不承認她們的能力,而心理學家爸爸也把這段過程說道,只要你有心願意努力不懈的陪伴,任何人都有機會在後天成為該領域的大師。(關於這個部份;西洋棋界有句玩笑話----世界上有三種人:男人、女人、小波爾加。)

『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?』談論的是習慣形成的原理,以及如何去改造習慣。「刻意學習」則是談論學習的方式;如果加上大腦的發展黃金期,這樣的資訊對於育兒的方向就變得比較簡單了。


原理可以運用在育兒及生活

書籍中除了提及了個人習慣的養成原理、組織習慣的形成以及社會運動所形成的社會習慣等;內容很豐富,我想這裡就不多提,因為我們在育兒的部份,可以取用的,就是了解習慣的形成流程原理,以及如何建立「核心習慣」這個部份。

育兒的面向包山包海,如果套吳宗憲在節目時常提的,只分為四種--「生、養、教、陪」。生下來、養小孩吃飯是最簡單的,後兩項的教育及陪伴才是得經過長達十數年的累積後才能看到成果。


我的實際例子

改掉睡前吃花生的習慣

以我來說,因為要餵小孩喝夜奶,有一陣子,晚上睡覺前會不自覺的想要吃一些花生米,嘴巴咀嚼著花生輕脆的口感,吃的當下覺得好舒服,結果這樣的習慣經過幾個月後,有一天半夜,胃酸滿到了喉嚨直接從沉睡中驚醒;雖然知這樣是不好的習慣,會影響到健康,但每到晚上,嘴巴就好癢,想要找清脆的東西來咬,但知道不行,老婆大人又睡著,不然就咬她。

經過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,發現是因為送小孩上床後到睡覺前,有一小段屬於自己的自由時光,像剛從監獄假釋出來的輕鬆感,我想要有自己的小確幸。所以我找了其他的行為來取代吃花生米的行為。

這個習慣的流程是:「提示」是時間點-餵完夜奶,「慣性行為」則從吃花生米修改為其他的小確性,「獎賞」則是自己獨處時的悠閒,完成慣性行為後,內啡呔會快速的分泌體會到成就感。

改掉握筆姿勢不良的習慣

我自己大概在大學時期的後段到出社會的這段期間,覺得自己寫字過慢且字體無法寫大造成困擾,但一直以為寫字是像運動細胞是天生的行為。最不舒服的時候則是考上公職後,還要手寫公文及記錄一大堆文字的會計帳。

後來深入探討後,發現寫字的問題原來是因為從小的握筆姿勢不良所造成,雖然讀書時是自然組,不需寫很多的字,字也不需寫快,但,為了改掉小時候握筆不正確的習慣,在出社會後,花了超過三年的時間,利用握筆器、記錄表,以及翻閱大量關於寫字的資訊,整理出把字寫好應有的先備知識,時時提醒自己的握筆習慣,終於改掉了疴習。

雖然現在的字體還是沒有到書法家那麼的美觀,但速度變快了,而這個握筆的姿勢因為已經建立習慣後也固定下來。


小孩從小就建立正確的學寫字流程

我在小孩出生後,就開始準備寫硬筆字的基礎,為的就是不要讓小孩走上跟我一樣的路。

從剛開始學握筆寫字時,就直接引導正確的方向,藉由正確的方法去寫字,要注意的面向很多,但從小就開始,可以慢慢的來,老大D上小學後,硬筆字的表現是班上最好,寫字速度也是最快,班上時常有寫完才能下課的規定,全班只有他一個人悠閒的在校園裡晃來晃去。


從小就培養運動的習慣

舉例來說:我家小孩的運動能力都很好,也很靈活,大概四歲時,都能陪著大人去健走一萬步,也在國小前都能快速的爬竿爬到頂端。

關鍵是,在一歲前就開始用爬行道練習爬行,用拉棍練習拉力,培養了基本的肢體能力,在一歲多開始會走路後,讓小孩習慣每天的運動,每天走,每天戶外玩,每天運動,自然,運動不會是件苦差事。進入到學校後,體育課、運動會都是生活中的暢快。

因為從小就開始就培養運動的習慣,有著父母的陪伴很快樂,隨著成長的能力慢慢的調整目標難度,自然就會變成良性的循環,最後就是好的肢體能力加上喜歡運動。

延伸閱讀:為什麼幼兒寫字的開始可以從會爬竿去觀察?

延伸閱讀:用進度表對照寶寶的發展進度


規律作息的習慣

丈母娘對於我們每次晚上快九點就要離開娘家這件事感到不解,直叨嚷說讓小孩晚些睡又不會怎樣?但從小已經養成規律作息,生理時鐘已經養成,只要睡前儀式都完成,躺上床後,不到五分鐘就可睡著,這可是我們從出生就開始努力建立,要使用一輩子的好習慣啊!


平常對小孩的運用

我們平常對於小孩刻意培養的能力也是用這樣的流程在運作,比方說,老大練習丟「三顆球」這項技藝,從從四歲多的一顆球開始拋接,慢慢的進入雙手兩顆球拋接,最後進入三顆球,組合成最後的「Juggle」,怎麼讓他在這段長達數年的時間不要反感,形成好的習慣,大人必須先在事前就要想好來流程,利用習慣的行為來包裝,等熟手後,就會變成習慣了。


【提示】

告訴老大D,「時間到了,要作功課,去丟球囉!」「好!」

我們的提示是利用大人的提醒,所以是人加時間


「慣性行為」

自己去拿球開始練習丟,自己邊丟邊報數,完成本日的目標次數。


「獎賞」

每次操作完畢,不論操作的如何,口頭鼓勵這次的練習很棒,讓他覺得這件事很有成就感。


小孩的每個行為形成,都可以用廻圈的模式去建立,只要把「獎賞」的部份先想好,好好的包裝流程,自然能夠把看似枯燥無味的練習變得有趣。

先想好要讓小孩有那些行為模式,那麼在開始的時候,就用這個方向去引導他,利用父母的認同作為獎勵,因為學齡前父母就是小孩的天,父母就是小孩的獎賞,所以小孩很容易因為父母的激勵而建立起好習慣。


學貴慎始

為什麼我說這本書很重要,小孩多數的行為是由家庭文化所形成,從出生開始,慢慢的形成一定的習慣後,如果日後才發現有不好的習慣,要再去修改其實要花上很多力氣,我認為在學齡前的「白紙階段」是最黃金的時期,習慣都還沒建立,你教他什麼,他就學到了什麼,直接把習慣作好來,就不用花太多的力氣再去培養或去修正了。

很多家庭說沒關係,長大再來慢慢教就好了,不要管太多,童年只有一次,給他快樂自由的童年比較重要。不然就是品格比較重要啦!不要要求小孩那麼多規矩~~但!等到進入國小後,發現有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已然成形,要改掉重新來過,小孩不願,大人辛苦,最後慢慢的放給他爛。


小結

因為知道建立習慣的原理,事情就變得簡單,舉例來說:書中提及廣告商當初要讓人們習慣刷牙這件事,以觀察鏡中的牙膜為提示,動手用牙刷刷牙為慣性行為,獎賞則是滿嘴的泡沫及氣味,讓牙膏的銷售量,從原本只有7%的人會花錢購買,在十年的時間,變成65%的爆發性成長,後來每個人都養成了每天刷牙的習慣,廣告商、牙膏商的業績自然大成長。

所以我們家的育兒觀就變得很單純,總是利用舊有的行為重新包裝,然後最後加上一點有效的獎賞,就變成很容易形塑新習慣的模式,雖然小孩目前看來沒有先天特別的天賦,所以還是以正常的學校生涯作規劃,但因為中年級後會導入「五快學習法」,讓學習更有效率。

心中有個可遵循的方向,慢慢的朝著「五快學習法」的目標去拆解任務,比如說,寫字要快,握筆的姿勢就要正確,握力要足夠,還有基本筆劃也要正確,另外,新九宮格的筆劃位置對於字體的美觀有極大的助益,再加上均間及避讓等進階心法,就可以把寫字這個核心技能完成。這些小細節就是先期要建立起的好「習慣」,讓一切變得「自動自發」,花若盛開,蝴蝶自來!

關鍵就變成,對於小孩,想要有什麼長遠的大目標,就先幫他們拆解成小目標,建立成習慣,很多不起眼的小習慣,組合起來,就變成一件影響人生的大習慣。

你想要小孩變成什麼樣的人,他就會是那樣的人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1)常用字.字型及紙張的選擇.電腦字帖的製作過程

對兒童腳掌的成長速度有概念,可以趁有優惠時先把鞋子準備好

【電子書】用電腦字帖 快速學好硬筆字

熱門文章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把日常用的筆拿來練習才實用

重回動物卡:杜曼閃卡於一歲、二歲的差別

硬筆字:小一新生的自製生字簿.小三的寫字及心智圖

從小就可以為兒童準備好的硬筆字基礎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2)喜歡的文章以及生活上會用到的字

關於本站 連絡我們

隨機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