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三沒有施行親子共讀,識字量跟哥哥一樣超前兩個年級
因三個小孩的時間分配不足,思考優化育兒流程
自從有了第三個小孩之後,能夠個別分配給小孩的專屬時間也變少,但,這也是改善育兒流程的好時機。趁機思索有沒有可以省略的時間,第二胎時就是這樣子慢慢的優化流程,第三胎還是得持續的優化。
2021年:老三的識字策略改為只有中華字經 不親子共讀
小孩反映不是很喜歡親子共讀的書籍內容
我所動的腦筋是親子共讀這塊。以前老大D花的時間最多,整天都在唸給繪本給他聽,書籍來源多為圖書館贈書及醫院的贈書禮袋,不然就是從網路推薦,再從圖書館借的經典名書。
老二N的時候則是唸的量比較少了,後來小孩較大後能夠表達想法時,詢問他們關於親子共讀的意見,結論是他們並不是那麼喜歡那些繪本,動物怎麼可能會說話,或是有些情節很不合理跟現實不符等。聽他們說了以後,才發現,原來他們讀繪本時的心情跟我是一樣的,我也不喜歡那些不合理的情節,但囿於坊間提倡關於親子共讀的好處,我也是跟著操作,但事實上,並沒有得到相等的回饋。
還好當初,為了操作學齡前的識字,自己還加上了「中華字經」的唸讀,以及點讀筆的操作。關於親子共讀的見解,或許是因為我是爸爸的男性觀點,跟社會上主流是媽媽觀點也許有些主觀上的見解不同,這點敘明在先。
老三決定不實施親子共讀
老三P時,我就想作一個大膽的實驗,完全不主動跟老三P作親子共讀,有疑問的字,等他問我,我再被動的回答。
原因一是主觀的覺得親子共讀在前兩個小子身上看不到很大的效果,前兩個哥哥在後來自己會識字後,喜歡看的書跟原本唸的那些有名的繪本完全沒關係。
原因二,老三P是班上九月生的小孩,進入國小後,在班上會是最成熟的小孩,在學習的起跑點上有相對的優勢,如果像兩個哥哥一樣,在進入國小識字量就超前兩年,這樣進入國小就會超強,那就沒辦法享受到跟同學一起學習成長的樂趣。
就這樣,在國小前,我放棄了親子共讀,不過依然保留著每天花幾分鐘唸中華字經,以及將點讀筆放在他隨手可拿到的地方,讓他自己去點讀想點的書籍。
經過了學齡前六年的時間,調整了許多的育兒流程,精簡後的流程,讓時間多出來一些,主要還是拿來操作關於杜曼體能的部份。
進入國小第一次測識字量是0
進入國小後的第一次識字量測驗,是「0」字,雖然震驚,但不意外,就這樣跟著大家一起去學習成長吧!從零開始慢慢的學。
接下來慢慢的進步,到小一的學期末,識字量是720,在班上還不錯,但還是輸幾個女生,不意外,女生本來一二年級就會領先一點,男生最慢在三年級就會趕上進度。
進入二年級後,老三P開始很喜歡看書,主要的類型是「科學實驗王」、「希臘神話故事」等系列叢書,識字量也開始飛快的成長,目前是2335,程度約在四年級,跟哥哥同時期的識字量相比,少了兩三百字而已,也是呈現超前兩年的識字能力。
三個小孩國小階段的識字量成績
老大D |
六年級甲版 |
4696 |
||||||
老大D |
六年級甲版 |
4657 |
||||||
老大D |
五年級甲版 |
4387 |
||||||
老大D |
五年級甲版 |
3809 |
老二N |
五年級甲版 |
3838 |
|||
老大D |
五年級甲版 |
3896 |
老二N |
五年級甲版 |
3472 |
|||
老大D |
四年級甲版 |
3876 |
老二N |
四年級甲版 |
3587 |
|||
老大D |
四年級甲版 |
3944 |
老二N |
四年級甲版 |
3510 |
|||
老大D |
四年級甲版 |
3693 |
老二N |
四年級甲版 |
3944 |
|||
老二N |
四年級甲版 |
3645 |
||||||
老大D |
三年級甲版 |
3000 |
老二N |
三年級甲版 |
3154 |
|||
老大D |
三年級甲版 |
2855 |
老二N |
三年級甲版 |
3038 |
|||
老大D |
三年級甲版 |
2595 |
老二N |
三年級甲版 |
3038 |
|||
老大D |
三年級甲版 |
2032 |
老二N |
三年級甲版 |
3144 |
|||
老大D |
二年級甲版 |
2575 |
||||||
老大D |
二年級甲版 |
2604 |
老二N |
二年級甲版 |
2720 |
老三P |
二年級甲版 |
2335 |
老大D |
二年級甲版 |
2148 |
老二N |
二年級甲版 |
2932 |
老三P |
二年級甲版 |
1644 |
老大D |
二年級甲版 |
2344 |
老二N |
二年級甲版 |
1549 |
老三P |
二年級甲版 |
1339 |
老大D |
一年級甲版 |
1969 |
老二N |
一年級甲版 |
1822 |
老三P |
一年級甲版 |
720 |
老大D |
一年級甲版 |
835 |
老二N |
一年級甲版 |
1990 |
老三P |
一年級甲版 |
205 |
老二N |
一年級甲版 |
1906 |
老三P |
一年級甲版 |
37 |
|||
老二N |
一年級甲版 |
1812 |
老三P |
一年級甲版 |
0 |
關於識字量的想法
本實驗大概算是已經完畢了,得到的結論是:
1.學齡前的親子共讀不是影響識字量的主因。
2.唸中華字經前一千字,綜合三個兄弟的結果來說,我認為每天只花五到十分鐘,是可以施行的選項。
3.點讀筆的使用,對識字量好像沒有幫助,但對於資訊的取得及深化,在重覆的操作中,是有看到效果。我建議可以使用。
三個小子在國小時,識字量都能夠超前二到四個年級,我認為驅使他們願意去閱讀這件事,才是最值得家長去研究的事情,只要小孩有好奇心,自然會去書中找答案。
誠如「心智科學教養法」這本書裡所言,要教出聰明小孩的方法,就是讓他們有好奇心,在學齡前,將圖鑑與實物相結合,藉由虛象的書籍知識,結合實物的互動,增加大腦的使用刺激。
延伸閱讀:這本書告訴你教出聰明小孩的科學方法----「心智科學教養法」
當奶爸帶三個小男孩十幾年了,後來覺得帶小孩說起來也不是那麼困難,把握住那些讓小孩頭腦聰明原則,主方向確立,小孩的表現應該也不會太差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