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兒學步期戶外學走路的地點建議

幼兒學步期喜歡走路,但戶外要走路,怎麼選比較好呢?

很多人看到我家三個小孩還沒滿兩歲時就可以走得很好,誇張一點的說是跑像飛的一樣,覺得很厲害,也覺得神奇,事實上,沒有小孩子打出生就是會走會爬,點點滴滴的累積才能慢慢的把體能拉上去;我自己剖析原因,老大及老三都是低體重兒,先天的條件比同年齡的平均條件還差,與一般家庭的差別,大概就是在於採取趴睡以及出生前就已先備杜曼的體能概念。

關於趴睡,在國內是個被結界的禁地,只能意會不能言談,但,不可否認的是,趴睡兒的脖子能夠較快發展出足夠力量去支撐頭部,加上醒來時會想要撐起身體,聚沙成塔的累積,因此能比平均時程還要快一點發展出爬行的動作。

算起來應該是這個原因而較早開始進入練習走路的軌道吧!

 ↓   出生未滿三個月 ↓

我們在新生兒時期就準備好杜曼爬行道,出生後的清醒時間就是趴在上面東張西望,單純的環境讓小孩在練習爬行時能夠更安全及更有效率,三個小孩都在四個月多就開始有爬行的動作,練習爬行時間都累積超過六個月,其實,如果有刻意營造環境,有可能很早就會走路,但我們刻意不去著墨輔助走路這一塊,每天都是大量的爬~爬~爬~,並且等到小孩自己覺得準備好,他自己勇敢的踏出第一步,一切都是水到渠成;三個小孩會放手走路的時間,大概都是在一歲一個月到一歲二個間,因此,我得到的推論是,早爬行不見得會早放手走路

當一歲初會放手走路後,接下來的一兩個月整天晃來晃去的一直走,因此在還傻不隆冬、搞不清楚狀況時,就要想辦法多練習走路,為未來的大動作發展作準備。這個時間,我是抓在一歲三個月到一歲八個月,像現在老三P快兩歲,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及個性,不見得安排的環境就會照章全收,雖然沒有差,最壞的情況就跟一般放任不管的教養方式一樣,小孩一樣會長大,但我希望在因勢利導下,以輕鬆方式得到最大效益,在發展黃金期擴張能力的範圍,這段時間就得辛苦一點,花個幾個月時間,主觀的覺得,得到的應該會比日後追趕有效率。

在杜曼系列的體能概念中,把人的動作能力分為:肢體動作、手的細部動作、語言能力,再加上五感中比較靈敏的視覺、聽覺、觸覺,可以藉由這六個觀察指標簡單推論大腦發展情況,比較進一步的資訊,請見杜曼六環圖

本文所提的學步期練習走路,著重的部份,在於肢體動作中的移動能力,如果從發展序來說,也就是蠕行→爬行→走路→跑步,最終則是跑步結合其他動作,協調出高級動作如踢足球、打羽球、跳舞等,如果對照杜曼身強體健的杜曼肢體發展進度表,平均開始時間應該在一歲初會放手走路以後,最慢則是在一歲半就應該要會放手走路。

核心的概念也是最重要的部份,就是要練習三種地形,依杜曼的分類是平順的平路、平順的坡路、粗糙的野外。

一般的家長都是讓小孩在平順的平路練習走路,而且是在細心保護的環境下練習,所以有時候大人以為小孩很會走,但到了複雜地形就很容易跌倒,這是因為對於坡路及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不熟悉,相對的,也容易因此讓小孩容易因畏懼而過於謹慎,錯失黃金期的剌激。

不過,現代社會並沒有什麼粗糙的野外,連我們住在鄉下,多數也是水泥地、柏油路,到公園綠地玩也是一堆人,還是得刻意去找適合的場地,另外,要找個平順的坡路但無人干擾也是不容易。

經過了三個小孩的歷練,從大部份的商品設計來能看,多是商業考量,核心裡的功能並沒有那麼強大,廠商抓緊父母望子成龍、童年只有一次的心態,設計出許多花俏的道具,單單說練習爬行,就有輕輕碰觸一下,就會到處亂滾的球,或是偵測到有人靠近,就會滾開的道具,練習走路也是,有螃蟹車、輔助輪、學步帶等,但實際回到原點,還是要小孩能夠獨立且快樂的使用,並且願意以身體去感受本體的協調,其餘的,充其量都只是鷹架,最終還是得拆除輔助。

好,回到文章主題,為了練習走路,豐富各種地形地物的組合,在戶外是有其必要,但可以選擇的環境並不容易找,一來要安全,二來要簡單不複雜,三要大人能夠相伴於側,四要練習時盡量不要影響他人,五不要有雜七雜八的怪東西如樹枝、竹枝等。(曾經看過一個五歲小孩玩球,草叢間撿球,回來後就少了一隻眼,因為被竹子刺瞎了)

先說明,因為我們是住在鄉下,理想的場點其實算好找,因為鄉下的人本來就少,所以白天會使用時會遇到的人也就相對少,但如果摒持著以下的重點,即便是都市應該也不難找。

濃縮起來就是五個字:無障礙設施

因為無障礙設施必須有平緩的上下坡,旁邊會有護欗或是扶手,加上有些導盲磚或是磨石子的小磚,剛好把三種必要的地形組合在一起。

三種必要的地形

●平順的坡路:

為了讓老者、行動不便者能夠順利的移動,夠長的緩坡是必要的,當然這不是為了給巴菲特滾雪球用的,這個坡道長度不算短,但也不長,可以依情況讓小孩設定每天練習的次數。

照片中為老三P,當時一歲三個月

●粗糙的野外

因為杜曼算起來應該有一百歲了,他的文章應該是幾十年前,我自己推測,是因為野外地型高低起伏,並且有野草小石必須克服,讓小孩在練習時,必須眼觀四面,小心謹慎地取得整體協調,我所選的場所,多有些小花圃或是小崁,對大人來說是再簡單不過,但看著小兒為了克服心裡的障礙,會在起步時酙酌再三,加上無障礙空間的附近,也多有小段樓梯可以練習上下樓梯,這個有變化的地型,我以為是戶外學習走路的重點。

●平順的平路:

這…家裡應該就是了吧,沒啥好說的。

 只要每天有一定的練習量,一兩個月,就會看到顯著的效果,雖然沒有什麼花俏、華麗的技巧,但腳踏實地的練習基本能力,未來才能轉化為其他高級動作的基礎,另外,以較高的標準來期待小孩的發展,自然就可以得到值得期待的結果,在沒有強迫的情況下,單純引導當時敏感期的強項,可以收致事半功倍之成效。

看倌如果說,不過就是走路而已,沒作會怎麼樣?其實應該也不會怎麼樣,因為沒有對照組,但,有作也比沒作好些,最高的指導原則是不要給小孩壓力,如果日後維持在學習區一直前進,日積月累,好像就會有些說不出的不一樣吧!??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1)常用字.字型及紙張的選擇.電腦字帖的製作過程

對兒童腳掌的成長速度有概念,可以趁有優惠時先把鞋子準備好

【電子書】用電腦字帖 快速學好硬筆字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把日常用的筆拿來練習才實用

2023年的熱門文章

成人的實用硬筆字--用電腦自製字帖(2)喜歡的文章以及生活上會用到的字

用Google地圖把三種資料轉成Maps.me可以用的離線地圖

丹尼丁研究

硬筆字:小一新生的自製生字簿.小三的寫字及心智圖

從小就可以為兒童準備好的硬筆字基礎

隨機文章

  • 利用三菱多變筆的三色筆管 打造自己固定使用的常用筆01/10/2024
  • 滑步車(六)-身高不夠&手力太小無法按煞車,還是沒辦法開始兩輪腳踏車!(3Y2M)15/01/2014
  • 你家二個小男生孩會打架嗎?07/12/2016
  • 每個月定期量身高、體重、頭圍、腳掌大小,記錄成長曲線13/10/2023
  • 數學(九)第二階段之番外篇:百格計算21/08/20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