滑步車(二)-考慮中的滑步車(push bike)品牌(1Y7M)
本篇文章是寫在老大D一歲七個月的時候,為了讓他的肢體能夠發展的更完整,準備採購滑步車時所作的想法整理。
對於滑步車的基本想法
滑步車在歐美很流行
滑步車這個觀念,在歐美已經是一種常見的項目,藉由滑步車讓幼兒練習平衡的技巧,以作為進階兩輪腳踏車的準備;而騎乘滑步車時必須注意與環境的互動,以及加強對空間的認知,似乎也是讓歐美的小孩能夠更獨立及更外向活潑的一個原因?!
腳踏車前進的二個原理
拆解讓腳踏車前進的原理,可分為兩個部份來看:一個是平衡能力,二個是踩踏能力+肢體的配合,要平衡能力及踩踏能力同時到達一定水準,才有可能讓兩輪腳踏車藉由踩踏持續的前進。
網路上有快速學腳踏車的教學影片
網路上很多快速速學會騎腳踏車的技巧。影片都介紹的不錯。
主要是先拆除踏板用腳開始滑行,等到熟悉平衡的技巧後,再把踏板裝回。
穿掉踏板的原理跟滑步車的運作原理是一樣的。
腳踏車與滑步車的差別
只有滑步車→12吋的轉換是必須已經學習完成踩踏能力及平衡能力,其他各項階段都是在俱備騎車的技巧後,依當時的身高及腳長進行車架的更換。
因此,若是已經具備踩踏能力,就可以從12吋腳踏車開始,因為只剩下平衡的技巧需要學習。
因為我們想要在讓弟弟在二歲前就開始練習騎車,故必須從滑步車開始。
滑步車適用年齡的考量
一般來說,平衡能力是在開始走路後就慢慢的養成,踩踏的能力則會在三歲前後完成;
因此,如果想要在三歲前學會腳踏車的平衡,就必須借助於滑步車這樣特殊的設計,當然,在三歲後再開始學習腳踏車的小朋友,如果本身的肢體協調度還不錯,的確是可以跳過滑步車這個階段。
過去教柔諭姐姐學會騎車就是在三歲多,當時已藉由騎輔助輪的12吋童車完成了踩踏能力的訓練,後來運用拆踏板的方式一小時內無痛進階兩輪,現在二年級的她可是超會騎腳踏車,體育也都是全班第一名呢!
選擇滑步車時的疑問
為什麼不拆掉12吋童車的大盤、BB、踏板,直接把童車變成滑步車?
滑步車與拆掉零件的12吋童車的不同處
雖然車子的外型差不多,但最大的不同在於重心的設計,滑步車的重心比較低,所以在滑行的時候,身高不需太高,也不容易產生不穩的情況,而腳就直接當成煞車。
12吋童車本身就是腳踏車的設計,必須考慮到大盤及踏板的高度,所以座墊及手把的高度會比較高,相對的,平衡感也必須要更好一些,煞車的部份本來就已經裝在手把上,所以還要另外學習手部的煞車,等於手、腳、眼都要協調要才可以人車一體。
滑步車與腳踏車的高度比較


從功能性來看滑步車與腳踏車的差別
因為滑步車的速度不快,所以定位上比較偏向是玩具及體育器材,能夠作的花樣很多,在緩慢的前進中能夠充分的與環境互動,腳踏車的速度比較快,真的開始會騎以後,就是代步以及長距離的有氧運動,沒辦法很悠閒的邊走邊看。
為什麼不等到三歲多再開始學騎腳踏車呢?這樣就不需多花一筆錢?
鄉下的空間安全寬敞
鄉下的小孩子,並沒有都市那麼多的資源,唯一能夠勝過都市的,就是沒有擁擠的人車、較安全的交通、寬闊的生活空間以及拾手可得的大自然。滑步車可以更早開始練習
鄉下的每個家庭,很早就會給小孩子玩三輪車或是裝有輔助輪的腳踏車,正常來說,我們也不例外。不過,滑步車能夠讓感覺統合發展的更完整,以及藉由滑步的過程來達到大量運動的效果,加上我家的大人也有空陪著小孩到戶外活動,這是個很棒的選擇。
滑步車可以提早擴大活動空間
一歲多的小孩,能夠走的距離有限,希望藉由學會滑步車後,能夠以更多元的活動力,擴大活動範圍,藉由觀察更多樣的環境、生態來促進多元的發展。畢竟,鄉下的資源有限,不像都市可以去圖書館、博物館、美術館、動物園…,能夠利用有限的資源下去多些刺激,對於幼兒成長是件很好的事,所以多花幾千元,玩個三、四年,攤提下來,每年的花費其實並不多。選擇滑步車的原則
第一、盡量是台灣製造
純粹是個人偏好,這樣就刪掉了許多選擇。
第二、車胎的選擇
第三、要可調身高
觀察市面上的滑步車
按車架材料的區別
●木製
酷騎
以上這兩款,都可以在約76-80公分就可以騎,簡單的說,在小朋友很會走路後,這兩家的座椅都夠低,應該是足以應付!要騎小小版的滑步車就選這兩個品牌,木製的有防龍頭偏擺過大的優點,兩家主要差別在於車輪,當然還有些設計理念上的區隔。
●金屬製
捷安特
整理資料時的想法
甚至是更高檔的BMW滑步車等,一分錢一分貨,也都設計的很好,但是我們是升斗小民,只是一個過渡期的小車,費用及C/P值也是列入考慮的一個層面。
就外型及功能來說: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酷騎,一看就知道設計的很用心,作工很精美,加上一些如封閉式車輪、龍頭偏擺角度不大的特殊思考,木頭一直給人類很溫暖舒服的感覺,很符合蒙特梭利的精神,加上針對台灣人的小小版設計,較低的使用高度,能夠讓小朋友可以在一歲多就可以開始使用。
整體的考量
考慮花蓮的濕氣及保養
因為我們住在花東縱谷,濕氣會比較重,加上可能會每天都出去玩,使用量會比同年齡的使用者還大,木製的車,在使用一段時間後,或許會因為碰撞而有些微的掉漆及破損,雖然持續性的上漆保養是個不錯的方法,但是權衡之下,還是必須忍痛捨棄我最喜歡的酷騎。
關於塑膠製的想法
而塑鋼的first bike,加上降低配件後,也是可以在一歲多就可以開始使用,不過,我比較在意的是,如果真的長高以後,在三、四歲時將坐墊拉高時,會不會因為坐管拉高,而造成椅座會有些塑膠的搖晃感。(這是就其他人的使用經驗來推測,並非實際使用過的心得。)以及加上降低配件後,整車價格會較其他家的滑步車高一些,另外,主要是不喜歡塑膠的這個主觀原因。
剩下兩種選擇
剩下來的就是功學社及捷安特,這兩家都是腳踏車界的台灣之光,品質都值得信賴,車輪也都是採用充氣橡膠胎。
就外型來說,我比較偏愛功學社平緩的車架及低跨點,加上功學社的設計比較貼心,有防止龍頭偏擺過大的裝置,另外,座管是封閉底部,似乎比較安全,並且有長、短兩支座管來作為成長之配合;但是花蓮只有兩家經銷商,經過實地的上門請教,一家很熱心但沒有進貨,另一家則是完全不知道有這個產品,所以沒辦法試坐,只能憑圖文想像。
與老婆討論後的結果
不過,老婆大人只說了一句話,我就被打槍了。她覺得捷安特的外型也不錯,價格也比較便宜,重點是,她不認為捷安特的延伸座管會造成多大的危險,畢竟滑步的時候,速度也沒辦法多快,速度過快時,也會直覺的用腳去減緩速度;所以,我們就到捷安特的經銷商試坐看看,老大D的身高雖然還不太夠,但他非常喜歡坐上去的感覺!我們只是要藉由滑步車來運動,品牌我們沒有太大的迷思,簡單而穩固的方案,就是最好的選擇。
所以,如果沒有中樂透頭獎,或是老天爺特別的安排,我們最後的選擇,應該就是捷安特了。
這台滑步車,預計會陪伴弟弟二歲到五歲的時光,希望這是他幼年時期很好的回憶。
有段時間家人很瘋腳踏車,每人都有一台,加上摸彩也摸中好幾台,連三輪車一起算,大大小小應該有11台。
結論
以上是我們在考慮滑步車的一些想法,對照市面上近二年出現很多平價的滑步車,從外觀來看,應是腳踏車工廠直接以現行的車架進行修改,把腳踏車的踏板、大盤、BB拆掉,並沒有重新製作車架,對於三歲以下小小孩的真正需求並沒有完全考慮進去,請家長選擇用心設計的滑步車,這會讓小小孩在學習的過程,真正享受到滑步車所帶來的樂趣及益處,尤其是台灣製造的,價格都很平價,品質也都有一定的水準,敬請愛用國貨!
下面影片是日本的Push bike二歲組決賽,這些小孩還蠻厲害的,如果沒有說,還真看不出二歲小孩就有這麼好的身手,比賽車款Strider是10吋的車子,價格也是約3千多元台幣,本以為是比較小台,看了相關影片才知道,原來2-5歲都可以嚕,而且好像也蠻耐摔的!
小孩從開始滑步車到可以開始騎二輪腳踏車的過程
老大D
滑步車(二)-考慮中的滑步車(push bike)品牌(1Y7M)
滑步車滑步車(三)-身高還是不夠,所以滑步車裝上輔助輪(1Y10M)
滑步車(六)-身高不夠&手力太小無法按煞車,還是沒辦法開始兩輪腳踏車!(3Y2M)
老二N
老三P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