滑步車(三)-身高還是不夠,所以滑步車裝上輔助輪(1Y10M)
一歲多開始接觸滑步車,身高因素加上心理因素,只想轉躺在地上的車輪,不想騎上去,所以用加上輔助輪的方式,沒想到小孩就開始願意騎滑步車活動了。
老大D 1Y10M
最近,老婆大人每次看到弟弟坐滑步車的時候,都會對我說:「我看啊!全台灣大概就只有你會這樣子搞!」我只能露出苦笑~~😂
滑步車入手
一歲七個月身高不夠,只喜歡玩轉輪子
我們的捷安特滑步車入手是在一歲七個月,一直是放在三樓,有上去三樓的時候,就順便扶著他坐上滑步車繞個一圈。
不過呢!因為身高不夠還有龍頭不會控制,弟弟一直對滑步車沒有太大的興趣,我們連坐墊下的反光牌都拆掉,坐墊已經壓到最低,身高還是不夠高,這個時候,就只喜歡轉動躺在地上的車輪而已。
一歲八個月,大人扶著騎直線
大概在一歲八個月的時候,弟弟能夠自己稍微的直線前進一二公尺就下車了,其餘的時間還是要大人幫忙扶著滑步車,否則他就不想要騎,通常,是不會主動想到這個玩具。
一歲九個月,還是沒興趣
在一歲九個的時候,滑步車擺在旁邊時則是完全不想碰,放把在旁邊,變成他用小車過山洞的道具,或是在地上研究輪胎的轉動。
據我的觀察,因為身高不夠高,所以沒有辦法讓他在平踩的情況下前進,為了牽就這個情形,就得稍微墊著腳尖,這時候,把手就容易角度過大而造成不穩,然後就會心生害怕而離開車子。
一歲十個月,裝上輔助輪,開始會主動要求要騎
所以,在一歲十個月的時候,我們就作了一個決定,把12吋童車上的輔助輪拆下來,裝在我們的滑步車上,讓弟弟在滑步的時候,不會有可能會倒下來的恐懼,沒想到這樣的嚐試,反而弟弟開始會主動要求要坐上滑步車…
滑步車還是放在三樓,每次上去,弟弟看到就會去轉一轉輪子、摸一摸車子,後來就會主動騎上去直線前進撞沙發,距離從一公尺,慢慢的延長為二公尺、三公尺,這時候就觀察到他比較喜歡跟滑步車互動了!
一歲十個月開始到戶外騎
當觀察到坐上滑步車前進已經不會害怕了,我就直接把滑步車搬到樓下,放到車庫,有空的時候,我們就會帶著弟弟出去練習,可以的話,一天大概會有一二次練習。
雖然這樣作有點違背使用滑步車的初衷,但這是在身高不夠高,我們又不想等待的折衷方法;因為弟弟不怕摔,所以其實只要讓他不會害怕,他就會很高興的玩滑步車。
我們等他比較熟練了,又偷偷把輔助輪調高,或許等到再一兩個月,身高也長高了,他就能能夠跨越心裡的那個障礙,輕鬆自在的滑步前進,那時,輔助輪也可以順勢拆掉,希望這一天能在二歲生日前來臨。

難怪滑步車的廠商都強調,最好要等到二歲才開始騎,小孩真的有很多必須等待的部份,過於焦急,只會讓小孩感到挫折、恐懼。
老大D學習滑步車最害怕的有兩個部份:
一個是龍頭把手偏轉角度過大時,會造成沒有掌握感,這時會害怕跌倒,而趕快把車子放倒,趕快跳開。
另一個是,因為身高不夠高,所以必須墊著腳尖走路,但在墊腳走路的同時,因為一腳抬高,另一腳會變成由腳尖與後輪成為後部的兩個支點,因為站立不穩會有些側斜而造成會有搖晃感。這個年紀正在發展前庭等平衡協調,這個搖晃感也許會比我們大人所感受的更不安穩。
所以,如果想在一歲多就開始學習滑步車,我覺得除了身高要夠以外,重要的是不要有太多的搖晃感以免造成挫折。
車種的選擇是很重要的,要把握幾個原則。
1.龍頭把手的偏擺角度不要太大,或是能夠有可以鎖定把手不轉動或是設定龍頭偏擺角度的機關。
2.車架的設計要能夠越低越好,而且低跨點的會比較好學習,座墊的最低點能夠越低越好。
3.如果真的不行,要從龍頭的控制訓練、雙腳行走的平衡訓練兩者間先擇一訓練,不要同時進行,以下兩個方法如果不喜歡,還有一個終極的方法,就是把滑步車收起來,多運動、多吃飯,等到身高夠高再來玩。
3-1 如果先選擇龍頭的操控訓練,就要想辦法減少身高不夠造成傾斜的不安感,市售有一款滑步車是可以先變成三輪車,或是像我裝上輔助輪,這樣子,在學習的過程,就不用考慮到車架會傾斜的問題,直接學習用龍頭控制方向,等到手感成熟,應該過一陣子後,就可以無痛進階到兩輪的滑步。
3-2如果是選擇先進行雙腳行走的平衡訓練,那麼就要讓龍頭的偏擺越小越好,我自己本來的計劃是作個套件,讓龍頭不要轉動,先練習直線走路,等到直線走的很好,再慢慢的放大龍頭角度。
我個人是偏向選擇輔助輪這個作法,因為我自己家裡有輔助輪!
喂~不是啦!是因為我覺得弄成像三輪車一樣,支點比較多,又可以靈活的控制前進方向,這樣在玩樂的過程中,就可以很快的進步,又可以保持高度的興趣。
所以如果從頭讓我選擇滑步車,我覺得或許有另外的想法也不一定。從目前的心得,我個人會推薦的,會變成Jimmy bears的滑步車或是Strider 10吋滑步車。
考慮Jimmy bears的原因,就如同上述理由,能夠由三輪滑步車再進階到二輪滑步車,完整的解決方案,完全無痛。
而考慮Strider的push bike,是因為他是10吋車輪,整個高度會往下降2吋,這樣子在身高不高時就可以完全的站穩地面。
如果小孩身高不夠且年齡還小,但又想要早一點入門
想早一點入門滑步車,對於車種的選擇,建議要觀察:
1.坐墊最低點的位置在何處。市售多為12吋車輪,因此,只要觀察坐墊與車輪的相對位置,就可以比較出合適的高度需求。
2.金屬車架有座管問題,木頭有最低點的鎖點,要注意坐墊壓到最低時時會被限制的位置。
3.要裝輔助輪,輪組要符合市售輪組的軸心,如果是特別設計過的車輪可能就沒辦法了。
4.龍頭偏擺的部份,各家廠商有自己的考慮,如果小孩子較小就要入門滑步車,偏擺切記不要太大,否則容易讓小朋友有挫折感。
↓以下圖片為市面上可看到的部份滑步車,僅作為說明,無特定廣告意圖。↓
![]() |

關於滑步車 我會這樣設計
1.低跨點的車架。
2.座墊最低點比12吋車輪頂點還低。
3.提供套件可鎖定龍頭角度供選購,或在龍頭加上鎖定的機關。讓年齡較小者開始時只練習直行。
4.車輪選用一般12吋充氣胎。
5.輪胎車軸採一般滾珠花鼓,可加裝輔助輪或是停車架。
6.座墊盡量扁平,爭取更低的高度。
7.車架預留位置提供未來加裝煞車、擋泥板、車籃、停車架等配備。
當然,這純粹是為了二歲之前的小小孩所設想的,實際上一般父母也沒有那麼早讓小孩接觸滑步車,所以,這個市場應該沒有很大,不過,以前大學時行銷學的老師說,非洲很多人沒穿鞋,換個角度想,鞋的市場還蠻大的!
講歸講,單單開模加上客製商品,成本不是平凡如我所可以想像,看看有沒有那天有廠商想不開跳進來作,把市場作大、標準提高,這或許能夠讓台灣的小小孩能無痛且更早進入滑步車、腳踏車的世界。
備註:本篇記錄於老大D 一歲十個月,因已入手捷安特滑步車,與文中其他廠商並無利害關係,純就小孩子練習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想法,也許在日後的練習曲,我自己又推翻了現在的想法也說不定……
小孩從開始滑步車到可以開始騎二輪腳踏車的過程
老大D
滑步車(二)-考慮中的滑步車(push bike)品牌(1Y7M)
滑步車滑步車(三)-身高還是不夠,所以滑步車裝上輔助輪(1Y10M)
滑步車(六)-身高不夠&手力太小無法按煞車,還是沒辦法開始兩輪腳踏車!(3Y2M)
老二N
老三P
留言
張貼留言